天安门城楼上,大红灯笼直径2。7米 灯面选用特制防雨绸 重量超过200斤 灯穗仍用传统工艺--- 今天上午,天安门城楼东、西两侧悬挂起大红灯笼。尚未悬挂的灯笼像一个巨大的 “遮阳伞”,安装人员在其轴心部位慢慢摇动,将其撑开。 通过采访参与制作城楼大红灯笼的企业--北京市美术红灯厂,记者得知,这些大红灯笼采用一种特制的防雨绸布料。
而且,为使它们能够常年使用,不需频繁更换,灯笼上下两端的灯盘等全部采用钢板结构。 据该厂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保证灯笼悬挂在天安门城楼两侧的效果,这8个灯笼的直径均为2。7米,绝对是灯笼中的“大个头”。 骨架 灯笼主要构架均为钢制 据北京市美术红灯厂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始,天安门城楼上的大红灯笼就一直是按照传统宫灯的制作工艺完成,纯手工制作。
据了解,一只灯笼的主要构件包括上下两端的灯盘、用于造型的灯架、中间起支撑作用的灯柱等。 以前,城楼大红灯笼的灯盘是木制的,四周灯条是竹制的。 竹子必须选用竹龄在3年以上的成年毛竹,运来后先用水浸泡,以增加它的韧性。然后,完全靠人的双手将竹条围出需要的形状。
但是,竹制灯架结实程度会差一些,而且,不具防火功能。 为此,有关部门决定将天安门城楼大红灯笼的结构改为钢板结构,将上、下两个灯盘和灯条,全部改为金属结构。 这样,灯笼就更加结实了,不用频繁更换,只需过段时间更换一下灯面和灯穗就可以了。 特别是改为钢板结构后,城楼的大红灯笼具备了很好的防火功能。
不过,这样一来,红灯笼的重量却比原来增加了好几倍。以前一只大红灯笼也就70来斤,可现在重量超过200斤,需要五六个小伙子一起用力才能抬起。 外衣 灯面采用特制防雨绸 灯面也与以前传统的红灯笼不同,它采用的是一种特制的像雨衣一样的防雨绸。 这种面料的厚度也得恰到好处,太薄了灯笼不够鲜艳,可太厚透光性又不好。
以前传统的灯笼做法,是将特制的胶(用富强粉和乳胶勾兑而成)抹在竹条上,然后将纯棉的一米宽的红布粘在上面,再用手工将红布间的拼接处缝好。 现在工人先将灯笼面用机器缝好,然后套在未打开的灯笼架上,再将灯笼撑开。最后再用传统配方的胶把两端粘牢。 装饰 灯穗和图案用传统工艺 虽然增加了一些现代制作工艺,但灯穗和灯笼两端用金纸粘成的图案却仍保留了传统的手工技艺。
城楼红灯笼灯穗的颜色是橘红色的,用纯丝编制而成,分成中间和四周两种。中间的独穗有一米多长。 而灯笼两端的图案是用金纸粘在灯笼面上的,是传统的云头加上万字不到头的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