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是说唱文学(即曲艺)的一种。
一般认为,相声是在清代的咸丰、同治年间,由民间笑话演变而成。
相声具有喜剧的风格,以笑为其艺术特色。以说、学、逗、唱为基本要素,以"抖包袱"(即笑料)为结构单位。
相声的文学脚本多用巧合打岔、错觉误会、明褒暗贬、强辞夺理、不懂装懂等等各种手段,制造笑料,在一捧一逗(即捧哏和逗哏)中发展故事,步步深入地揭示主题,寓教于乐。
最初的相声,包括现代有些相声大师,在上台表演时并无一定的脚本及内容,均靠演员的现场发挥来表演(即现挂)。
但是在表演时,均禁止使用生理缺陷,伦理关系等话题来制造低级庸俗的噱头。这也是上个月陕西的某相声演员事件的起因。
相声表演时,每个段子的开头叫作:“垫话”,正题叫作:“正活",从垫话到正活中间的过渡叫作:"瓢把儿",结尾叫作:"底“。所以,又把包袱没有抖好演砸了叫作:漏底。
相声的表演形式,有一个人开说的叫作:单口相声。三个人及以上的叫作:群口相声。
一般的均是两位演员,一捧一逗,叫作:对口相声。
一般的都是把张三禄视为相声表演的创始人。
张三禄,道光、咸丰年间人。别名:管儿张。北京人。他本来是八角鼓丑角艺人,后改说相声。其代表作有:《九头案》、《贼鬼夺刀》等。
另有:朱绍文,浙江绍兴人。艺名"穷不怕"。其徒弟:春长隆。
相声有三大发源地:北京天桥、天津劝业场和南京夫子庙。
现代的相声有三大家。侯家、马家、常家。
侯家,即相声大师侯宝林,及其子侯跃文,其徒马季。
马家,即相声大师马三立,及其子少马爷马志明。
常家,相声大师常连安,及其子常宝堃、常宝霖、常宝华等等。
及后来形成的马派,即:马季。
苏派:苏文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