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野花中,有一种野花与众不同,在古诗中灿烂了几千年,备受文人墨客所喜爱。诗经中有歌曰“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这里面“薇”,也就是现在的野豌豆,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嫩茎和叶可做蔬菜食用。故有歌曰:“朝采山上薇,暮采山上薇。岁晏薇亦尽,饥来何所为?”由此可见薇菜在当时有多受欢迎,算得上是一种美味。在苏轼的笔下,野豌豆简直是人间美味。苏轼当年贬居黄州,被思乡之苦折磨,就托好友从四川带来野豌豆的种子,播撒在田间。在诗中赞道:“烝之复湘之,香色蔚其饛。点酒下盐豉,缕橙芼姜葱。哪知鸡与豚,但恐放箸空”。
除了可食用外,薇菜是节令更替的象征,也是古人借薇抒发征夫未归的惆怅。在《采薇》 中就有“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是借春天碧绿田野里,紫色的野豌豆花正开得灿烂无比,但出征战士却未能归来的忧思。现在豌豆花的花语也是比喻“离家外出”,可能是从古诗中的薇转变而来。薇在家乡不过是再平常不过的草木,却成了古往今来人们心目中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