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认字要根据认知规律,当孩子出现识字敏感期的时候认字是最好的,就是开始问你这个字怎么读之类的,认字多了就可以开始自主阅读了,阅读是非常好的习惯。逼着孩子早早学只会适得其反,让他对识字产生阴影,也不利于发现孩子的敏感期。家长要放平心态,每个孩子出现的时间都不一样。
给大家分享一下认字的好处
(1)提升小朋友的自信
你有没有忽悠过你们家不认字的小娃呢?在娃不认字之前的某天,我们家队友开了一瓶雪碧,娃想喝,队友立马指着雪碧说,这两个字叫啤酒,是苦的,小朋友不能喝,不然你尝尝?然后喝了一口,做出龇牙咧嘴状,娃后面知道可能是爸爸骗她,但是她没有证据,只能被骗。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小朋友作为一个“文盲”,在成人生活中是有很多困难的,一方面我们大人会拿这个作为借口忽悠小孩,另一方面出去上厕所都不认识男女,去超市买好吃的也不认识都是什么。
所以如果一个小朋友认字,那么他的自信心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想吃什么再也不能被忽悠了,出门还能认识路标,而且还能收获偶遇大爷大妈的赞扬。收获赞扬这种事娃经历过多次,在火车上,在地铁上,在商场里,这又正循环了她认字的愿望。她会觉得自己很棒。
(2)为日后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储备事实性知识
一提起认字和其他科目的学习,很多家长都会持这样一种观点:现在的时代发展多么快,知识可能过几年就过时了,我们是想培养孩子们的“能力”,根本不需要,也没必要教给孩子们事实性的知识。
而事情的真相并不是这样,在美国丹尼尔·T·威林厄姆(哈佛大学认知心理学博士,美国心理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以大脑为基础的学习和记忆)的著作《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一书中,作者明确提出:事实性知识要先于技能。事实性知识不仅要教,而且要在注重技能的环境里,越早教越好。缜密的思考需要了解事实,不止是因为需要有一些事情去思考。
当然,家长们希望培养孩子的推力和解决问题的批判性思维等能力,单纯的记忆枯燥的事实性知识肯定是不够的,但是想要凭空让孩子拥有分析能力或者归纳能力也是不可能的。我们希望孩子掌握的分析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是需要全面的事实性知识支撑的。认字就是一种很重要的事实性知识。
从功利的角度来看,认字也是非常基础的事实性知识,不管是后期的音乐启蒙、讲故事比赛、数学启蒙,都离不开认字。举个例子:音乐启蒙,有学唱环节,不认识字学唱歌和认识字学唱歌还是不一样的。思维启蒙,有读题环节,不认识字家长读题,和小朋友自己读题自己做,有本质的区别,尽早自己读题,就可以了解小朋友思维的真实水平,为思维训练做准备。
(3)提早认字不是破坏想象力的元凶,不合理的认字方法才是
回到各大妈妈群讨论过的经典问题,提早认字会不会破坏想象力?答案是不会,而真正破坏亲子关系,破坏想象力的,是不合理的学习方式。
先来回答第一个问题,为什么提早认字不会破坏想象力?
大家之所以会觉得认字破坏想象力有道理,是因为大家对想象力建立在什么基础上并不了解,曾经我也被这个观点骗了,直到我后来研究了人脑是如何学习的。才发现其实这个观点很好反驳。大家只要反向思考一下,不论什么时候,这个世界上最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人是什么人?是一个真正的文盲还是一肚子学问在学术前沿的科学家?毫无疑问是那些科学家。想象力不是无水之源,不是一个什么也不懂的人在白纸上作画,而是在这个专业掌握了大量专业知识,工作和理解了很久以后的专家,才能引领专业的发展,才是具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改变世界。
举个音乐家的例子,那些有名的音乐家,贝多芬啊,莫扎特啊,都创作出了特别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作品,但是这些人,哪个不是从小接受专业训练的?哪个不是从小学音乐的?都是经过了长久而严苛的专业训练以后,才能去做想象和创造这么高端的东西。而换一个音乐文盲可以吗?
再举一个我们家长陪孩子搭乐高的例子。很多妈妈,应该会有跟我一样的困扰,面对这一堆乐高,我根本就不会搭啊,怎么人家能搭那么好,那么有创造力?实际上的答案也很明显,那是因为我们没学过搭乐高,专业水平为0,所以根本就创造不出来作品。
而讲到这里,大家应该可以很明显的得出答案了,认字作为认识世界的基础环节,根本不会破坏什么想象力,而且我们中国字是象形文字,本来就是画。
再回答第二个问题,不合理的学习方式是什么?有什么危害?
首先给大家做一个小科普,就是学前孩子学习的三种模式。分别为:自然活动-非正式活动-结构化活动
【1】自然活动
自然活动是儿童和环境发生作用,在日常生活中自主萌发的。比如,娃在吃橘子,她说,妈妈我吃了2个橘子了。自然活动就是孩子自己的探索。
【2】非正式活动
非正式活动中,儿童是主角。作用的三方为儿童、环境和成人三者。是成人在儿童的自然学习过程中引发的,不是事先计划好的活动。比如:你带娃去医院,给娃介绍就医的流程,挂号-看病-缴费-拿药。孩子在盯着路牌看的时候告诉孩子这是XX路。娃在玩儿乐高积木,你告诉娃,这是红色的,这是绿色的。非正式活动就是我们常说的启蒙。
【3】结构化活动
结构化活动的主角就是成人了,作用的三方是成人、儿童、环境三者。结构化活动就是预先计划好的教学和活动。这个就不用说了,这叫学习。
从年龄的角度说:
【1】自然活动(探索)从0岁开始,一般是0-2岁的主要学习方式,同时也是学前特别重要的方式,也是鸡娃家长常说的留白时间。一定要留出时间让娃自由自在的探索和想象,让子弹飞一会。
【2】非正式活动(启蒙)从1-2岁开始,一直到学前,小低阶段,这是我们家长和孩子形成良好亲子关系,同时给娃“鸡血”的主要方式。我们要抓住一切帮孩子启蒙,启蒙数学,启蒙阅读,启蒙英语,启蒙生活常识,启蒙人际交往。这些都没问题的。举个例子:英语启蒙的时候,我们一定是用这个方式来做的。提供孩子可理解的书,随便读,叫启蒙。如果让孩子按照顺序读,不复述不算过,这就叫学习。在英语启蒙阶段, 一定一定都是启蒙,不是学习。
【3】结构化活动(学习)一定不是学前阶段的主要活动,而且一定是大一些的孩子才可以使用的。同时在使用的时候,时间一定要短。比如我现在给娃做的学习,每天就一项。之前认四五快读的时候,就是用5-10分钟时间过一下四五快读的生字。现在是英文sight words,每天1分钟过一页。
很多文章中所谓的提前认字的各种危害,其实是偷换了概念,不是认字本身有危害,而是有些家长没有掌握好三种学习方法的比例,人为的降低了前两者学习的比重,提前大量采用结构化活动的危害。这种提前、大量的结构化活动,才是导致破坏想象力、三年级现象、亲子关系紧张等问题的主要原因。
由于采用了错误的方法去提前压榨孩子,不给孩子留白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对生活没有观察,对生活缺乏起码的认知经验。采用传统家长说教式的教学,不维护良好的亲子关系,让孩子丧失了对家长的信任和学习的兴趣和自主性。
4)从被动输入转变到主动输入
认字给小朋友打开了主动学习的大门,她眼里的世界不再变的那么不可理解了。不认字之前,娃只能坐着听你读书,都是你被动灌输。认字以后,娃可以自己主动翻书,外出也可以自己主动吸收知识,吸收知识速度明显加快了。比如很多小朋友走路都会对路牌感兴趣,认字以后,娃就会问我,妈妈,你看那里有个XXX路。另外,入园以后,也会有什么讲故事比赛啊,朗诵比赛啊,认字的小朋友就会有特别明显的优势,不认字的话,只能靠听再背,认字就可以看着稿子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