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识引领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技术人才,全面提高职工的技术素质显得尤为重要。虽然有些职工想干好工作,想干出点事业来,可由于缺乏技术,一些新的高科技术设备,不会操作、不会应用,致使许多工作处于被动局面,因此加快职工队伍整体素质提升的步伐已是势在必行。胜采三矿采油7队积极从大力宣传“知识就是力量,技术就是力量”的观念做起,教育职工从提高自身素质做起,才能更好地履行自身的权益、发挥自身的才能,积极投身到油田的开发建设当中。同时该队还注重职工的技术培训工作,加大职工的技术培训力度,改变以往的数学方式,开展多方面培训活动,使职工变被动为主动,由“要我学”逐步变成“ 我要学”,不断激发了职工们的学习热情,为全面完成全年原油生产任务凝聚了力量。
时代不同,造就了不同的英雄人物。和平年代,共产党员郑培民、牛玉儒、李进龙等立足岗位,默默奉献,在工作中一马当先,在利益面前,先人后已,在能力上先拔头筹,在观念上敢为人先,事事“先”字当头。
“知识改变命运、技术成就未来”,这是来自采油7队的维修班班长于爱波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的。他叫于爱波,35岁,党员,自94年调入采油七队以来,先后在采油工、维修工岗位工作,曾担任3451岗、N9岗班长,现担任维修班班长。在工作上,他立足岗位,埋头苦干,不怕困难,勇挑重担,带领维修班的几名同志负责了全了103口油水井设备、拖拉机维修以及队上的各项维修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生产任务。维修班也多次被评为文明建设先进班组、矿平安班组,他本人也连续6年获得采油厂“文明建设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在平时的工作中,他总是说:要想使技术有用武之地,我认为必须先掌握一定的业务理论水平,原因很简单,没有知识就没有技术,没有技术又何谈“力量”?作为一名普通的工人,他时刻不忘加压、充电,以此来补充、补足更多知识,力求适应岗位的需要。
一个个典型的人物,一桩桩感人的事迹,激励着我们广大职工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立足工作岗位,发挥模范作用,紧密围绕我矿的中心工作贡献聪明才智,推动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
“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她叫王芝,是地质技术员,虽然她的工作性质决定不能在前线踏冰卧雪,战天斗地,但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却勇于奉献。为了摸措施,上产量,她找资料,看曲线,白天一忙就是一天,晚上还要学习,充电。资料室人员少,实在是很辛苦。可王芝却说:“是干部就要奉献,要采油,先采技术。”她连续几天加班加点,腰酸腿疼,可她却从未叫苦喊累,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基层干部的情怀。
油井三班班长韩明珍是一个吃苦在前,敢想敢干的老党员。在班组中,急、维、险、重的任务他总是冲在最前面。操作坑中那个满身油污的人是他;抽油机上那个登高攀险的人是他;管线穿孔现场,那个汗流满面的人还是他。敢想敢干的背后是丰富的岗位经验,娴熟的操作技能,创新的思维方式,每一道重要工序,每一个阀门开关,每一项主要参数,他都严格把关,丝毫的漏洞都逃不过他的双眼。
维修班班员李建军,虽然他还不是一名共产党员,但是他向党员看齐,时时刻刻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他言语不多,工作上却是拿得起,放得下,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令人称赞。采油七队设备老化腐蚀严重,管线穿孔频繁,遇上这些困难,李建军从不畏惧。夏日炎炎,他在高密的草丛中挥汗如雨;寒冷的冬季他跪在深深地泥坑中焊接。难干的维修工程练就了他一身过硬的技术本领,荒原上恶劣的天气磨炼出他坚毅的性格。李建军就是这样凭着一腔热血唱响了一曲曲战天斗地地青春之歌。
是啊,多少个春寒料峭的夜晚,多少个寒冷的秋夜,他们包裹在深蓝色工衣下坚强的身躯,奔波在一台台抽油机旁,巡视在一条条纵横的输油管线边。在生产险情面前,有他们如山的身影;在战穿孔、抢开井的会战中,有他们坚毅的笑容。深夜值班,最后休息的是他们,小队里的一点一滴都牵动着他们的心;院子里的灯是否还有没关闭的,水管要开一点,这么冷的天,可不能让它冻了;资料室、会计室要去巡视,别给盗窃分子钻了空子。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却如春风化雨般融入职工的心田。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采油三矿采油七队的职工们正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学习不止,改造不止,奋斗不止,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拼搏意志,甘于奉献的精神和坚忍不拔、挫不言败的斗志,为胜采厂的明天献技献策!
十七世纪英国哲学家培根说:“知识就是办量”。一语道破了知识的价值所在,的确,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知识的洪流中川流不息,始终是推动历史向前的动力。而在当今这个信息、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的更新更是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侵袭着这个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由于工业经济发展到机械工业经济,每一个称呼的改变都透露出知识的力量,知识不仅能够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更能改变人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