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
少时常常听到奶奶说“先苦后甜”更能体验到幸福的感觉。如今而立之年的我依旧不懂“先吃苦,后享受”或者说更偏爱于先享受,再去考虑解决后果。所以大部分人感觉到是懊悔、是纠结、是不甘愿、是品尝苦头后对生活的不满足。
宋少卫(国内著名青少年心理专家)说:“延迟满足能力是一个孩子未来能不能成功的必备条件”
如今“延迟满足”的教育方式越来越多地得到80后90后父母们青睐,家长的自认为控制孩子的“欲望”就能提高孩子的自控能力。其实不然,想要孩子的自控能力得到发展还需要家长在生活中榜样作用,潜移默化带着孩子养成“延迟满足”的能力。
来自斯坦福的“延迟满足”实验“孩子与棉花糖”
斯坦福大学WalterMischel博士1966年到1970年代早期在幼儿园进行的有关自制力的一系列心理学经典实验。
在实验中:小孩子可以选择一样奖励比如说:棉花糖,曲奇饼、巧克力等孩子喜欢的小零食),或孩子可以选择等待实验者返回房间后,就能得到相同的两个奖励。最后,大约有十分之三的孩子选择等到研究员回来,获得第二块零食的奖励。
研究者发现能为得到双倍奖励的孩子坚持忍耐更长时间的小孩通常具有更好的人生成就,比如更好的SAT成绩(SAT成绩是世界各国高中生申请美国大学入学资格及奖学金的重要参考)、保持身体健康、更好的事业道理、更和谐的家庭等。
可见懂得延迟满足自己的孩子对自我控制更强,而这种能力将会对孩子的未来发展起到更加积极的促进作用。
村上春树曾说:当自律变成一种本能的习惯,你就会享受到它的快乐。
培养“延迟满足”有哪些方法?
·不回应
就是在短时间内不给孩子回应,让孩子懂得等待,并且是有耐心的等待。当孩子出现哭、闹等这些“示威”行为时,家长可以从一个较短时间内的“不回应”做起,狠心坚持尝试,比较大的通病都是因为心疼孩子马上就“无条件投降了”。然后从一开始的半分钟不回应,慢慢增加不回应的时间,当做到3分钟不回应时,再增加不回应的时间。
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中对父母们说:“你知道用什么办法使你的孩子得到痛苦吗?那就是:百依百顺。”
·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小宝宝还小的时候,他们的日常行为往往是通过父母和外界的监督才能做到延迟满足。这时,家长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小事物,比如:玩具,食物,声音来转移他的注意力,2-3岁的宝宝是比较容易受到玩具的吸引,从而做到简单的注意力的转移。再大一些的孩子,能够转移注意力去做其他的事。
·制定达标的奖励
家长和孩子共同做一个奖励制度,小目标所能获得的奖励可以是孩子想要做的事或者想要得到物品,增加孩子参与培养“延迟满足”的动力。并且让孩子在融入获得的过程中,明白获得奖励,或者“获取”并不是那么容易,需要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才能得到自己的目标,从而培养孩子提升自己的延迟满足能力,并且不断的磨练自己的意志。明白“天上不会掉馅饼”的道理。
在“延迟满足训练”中,家长需要注意哪些方法的运用?
① 刻意不给法
家长毫无道理的保持着“我明白你要,但我就是不给你”。长期的压制孩子的欲望,会让孩子变得人前一面老老实实,人后一面却在疯狂的欲望中沦陷。比如说网瘾、偷窃、暴力,都会导致了孩子人前人后的2种不同嘴脸,这并不是“延迟满足”的初衷。
② 条件交换法
为了孩子能做到某件事情,让孩子直接获取不相关的利益,就好像一个交易:“只要能够少看一小时的动画面,我就给你喜欢的玩具啊等等。”这样的做法并不能达到“延迟满足训练”的目的,只会助长了孩子“讨价还价”的习惯。
很多父母在教育方法上存在着认知误区,照搬照抄的教育方式使得孩子并没有完成预期的教育效果。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是小狮子爱妈咪,是一名宝宝的妈妈,也是一名高级育婴师。
有关更多的育儿知识请关注我们,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更多的人,别忘了点赞 + 转发
延迟干嘛,早点退休不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