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夫妻之间的称呼有丈夫、妻子、老公、老婆、先生、太太、老伴等。古代“夫妻”的别称有:结发、鸳鸯、伉俪、配偶、连理、秦晋、百年之好。夫的称呼:丈夫、夫君、郎伯、良人、官人、老爷,相公、先生。现在的爱称老公,爱人。
丈夫——妻子
丈夫和妻子是我们最熟悉的夫妻间称谓了,很多人至今还会用“丈夫”和“妻子”来称呼自己的另一半。但如果说起这两个名词的由来,知道的人恐怕就寥寥无几了。
其实,早在远古时期,就有了“丈夫”一词。
远古时期,我国许多部落还存在着抢婚的习俗。因此,女子选择夫婿会以身高为基本准则,身高达到一丈,也就是七尺,身材伟岸的男子最受欢迎。因为只有强壮的男子才有能力抵御他人抢婚。
当时已婚的女子就习惯称自己的另一半为“丈夫”。
“妻子”一词起源也很早,最早见与《易经系辞》:“人于其宫,不见其妻。”但在那时,妻子并不是男子配偶的统称。
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妻子才渐渐成为男子对另一半最主要的称呼。
良人
后来人们衍生出“良人”一词。良人对男女性别没有要求,妻子可以称丈夫为“良人”,丈夫也可以称妻子为良人。
但这种不加区别的称呼还是带来了很多不便。因此发展到后期,“良人”还是成为了女子对男子的称呼,例如《诗经》中就曾记载道:"厌厌良人,秩秩德音。"意思是安静柔和好夫君,彬彬有礼声誉高。
郎君——娘子
据《说文解字》记载,人们为了更好区分男女,依据右尊左卑的原则,在“良”字右侧加“阝”,组成新字“郎”。又在“良”字左侧加“女”,组成新字“娘”。
自此,产生了“郎君”与“娘子”的新称谓。“如意郎君”就是由此而来。
夫君——夫人
汉代以后,王公大臣的妻子被尊称为夫人,与之对应的就是“夫君”。
“夫”字有很深的寓意,“夫”从“二人”,意为一夫一妻组成的二人家庭。这组称呼既有寓意,又满含爱意。
官人——娘子
宋朝作为民族大融合的重要历史时期,南北文化不断交融碰撞,从而诞生了许多新的词汇。当时宫廷中出现了“官家”一词,主要是臣下对皇帝的称呼。
后来这个词流传到百姓中,就创造出了一个新词汇“官人”。顾名思义,官人代表着有了官位,在家中占据主导地位,再结合宋朝不断上升的男子家庭地位。“官人”这个称呼很自然就成为了女子称呼丈夫的尊称。
我们今天结婚时还会称新人为“新郎官”、“新娘子”,就是由此而来。
外子/外人——内子/内人/贱内/家内
同时代,宋朝也有妻子称丈夫为“外人”的。在文雅一点的称呼就是“外子”。与“外”相对的就是“内”。因此宋朝也常称自己的妻子为“内人”。由此有衍生出“贱内”、“家内”等谦称。
不难看出,“外子”、“内人”的称呼离不开古代人们“男主外,女主内”思想的束缚。而男人地位的提升与宋朝兴起的理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古代夫妻之间的地位已经发生了很明显的变化。
相公——娘子
相较于“官人”、“外子”,相公一词就没那么普遍了。“相”在古代既是对宰相的尊称,也可以用作对高官的尊称。
因此,只有地位相当高的男子,他的妻子才有资格尊称他为“相公”,普通人是不可以随随便便使用这个称呼的。
虽然戏剧中常常可以听到,“相公”一词,但不能代表“相公”已经成为当时普遍的称呼。
先生——太太
近代以来,也有人称丈夫为先生。
其实先生一词很早就诞生了,最早记载于《礼记;曲礼上》:“从于先生,不越路而与人言。”这里的先生指的是年长有学问的老师。
后来先生一词泛用为了对人的尊称。从这个词可以看出,妻子称丈夫为先生,是文雅而又带有仰慕的涵义。
“太太”一词起源于周朝开国的三位妇女,太妊、太姜、太姒。他们三个分别是周朝三位开国皇帝的母亲。她们三位教子有方,极具智慧。因此,后世尊称别人的妻子叫"太太"。
后来到了汉代,太太一词又被用作尊称老一辈的王室夫人,这个称谓逐渐变成了小众词汇。
直到近代,随着港澳台和外籍华裔、侨胞的回归,"太太"一词又同小姐、先生一样又时髦起来,成为人们对朋友间已婚女子的敬称。而且减弱了官职的涵义,变得更平民化了。
爱人
这一称谓最早见于新文学作品之中。
上世纪20年代初郭沫若在自己的诗剧《湘累》中,就用到这个词"我的爱人哟,你什么时候回来哟。"
那时候爱人一词虽然常见,但没有广泛被用作妻子对丈夫的称呼。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提倡男女平等,要求取消带有阶级色彩的词汇,“老爷”、“小姐”、“太太”等词逐渐消失,“爱人”一词取而代之,成为了人们最常用的词汇。
老公——老婆
老公和老婆是,目前最流行的一种称呼。这个称呼最早源于唐朝,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但这个称呼最初却是用来称呼太监的。
《红楼梦》第八三回中,写太监见贾赦时用的就是老公一词,“门上的人领了老公进来。”
由此可见,老公一词虽然流行,但出于对历史文化的考虑,还是不宜宣传。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彭林也曾在讲座中说过,“老公”这种说法不对,妻子称呼配偶,除了“丈夫”,还可以用“外子”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