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淡变化是一幅书法作品势和节奏的关键技法。方法相对比较简单:先用清水把毛笔浸饱化润,然后蘸墨,蘸墨深度掌握在笔头的三分之一至一半左右,然后开始写,越写墨色会越淡,直到把笔写干,这样浓淡自然就形成了,同时干湿也形成了,再加上字形的变化和字与字之间的呼应,作品的节奏变化也就形成了。这个过程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需要书家有很强的笔墨感和毛笔在宣纸上律动的掌控能力。有的人不敢把笔润透,也不敢蘸饱墨,一字一蘸甚至一字几蘸,一幅作品写完后疙疙瘩瘩,黑乎乎,拧巴巴,既不流畅,也无变化。
当然,润笔时含水量、蘸墨多少,要视字体和宣纸生熟度而定,但基本方法是一样的。
(附:李有来先生作品)
个人感觉古人书法的浓淡,是因为蘸墨的多少,不是刻意为之,应效法自然就可以了,没必要为达到浓淡效果,而刻意轻重笔法的去找那种感觉。一点浅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