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乐教化是中国传统社会长期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政治、文化与教育制度。
《乐记》集中地体现了儒家礼乐教化学说,也揭示以“乐教”为表现形态的中国美育的主要特征。儒家礼乐教化植根于“天人合一”观念,以“中和”为政治、道德、审美观念的核心,其实质是“德音”之教。既重视礼与乐在性质、功能上的区别,又注重两者的相辅相成、交融统一,从而使美育既承担了重要的政治、伦理教化责任,又具有相对独立的重要地位。儒家讲“礼乐教化”,以“成人”为重心,礼乐互补互济、内外交养,追求人生修养的德性之美与仪容规范之美的和谐统一。儒家认为,礼乐不仅能够通过教化人心达到社会的和谐,而且能够促进人类社会与天地自然的整体和谐,达到天人相通的自由的审美境界。
礼乐之和"是儒家对关和艺术本质及价值的思考,是儒家美学思想和艺术精神的理论抽象."礼乐之和"体现了美和善,情和理,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多方面展现儒家实用功利主义美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