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科技大学(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前身是1958年创建的原华北冶金学院西安分院,是全国首批大中专合并试点学校之一。1999年,学校更名为西安科技大学。
西安科技大学历史沿革如下:
1. 1958年,原华北冶金学院西安分院创建。
2. 1978年,学校转入河北省管理,更名为河北冶金学院西安分院。
3.1985年,学校开始恢复硕士学位授权,并成立材料科学与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热能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等专业硕士学位授权单位。
4. 1993年,学校成为最早开展博士研究生教育试点的高校之一,开始招收博士生。
5. 1999年,学校更名为西安科技大学。同年,获批博士学位授权单位。
6. 2003年,学校成为首批列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高校之一。
7. 2017年,学校成为首批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A类行列的高校,取得了在材料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机械工程、化学工程等领域的一定优势。
西安科技大学至今已有60多年的办学历史,是一所以理、工、管理为主,工、管、文、经四个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研究型大学。
西安科技大学的前身可追溯到1938年成立的国立西北工学院(由北洋大学工学院、东北大学工学院、北平大学工学院、焦作工学院组建而成)矿冶工程系。矿冶工程系由原国立北洋大学工学院矿冶系(成立于1895年的采矿冶金科)和焦作工学院矿冶系(成立于1909年的采矿冶金科)合并组建而成,聘任殿元教授兼任主任,当时矿冶工程系教授有:任殿元、魏寿昆 、张伯声、雷祚雯、马载之、李余庆、王子祐 、石心圃。解放后,“矿冶系”更名为“采矿系”,侯运广教授任系主任。
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当时就曾提出过采矿系从西北工学院分出,单独成立以采矿为主的高等院校的设想。1954年陕西省委根据陕西地区煤炭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曾多次考虑在西安创办一所为煤炭工业培养高级技术人才的学校。但是,由于当时各方面条件不成熟,均未实现。
1957年7月,国家高教部决定,将西北工学院采矿工程系调整到当时已由上海迁来西安的交通大学。采矿系调至交通大学后,原归属采矿系的地质教研组分出,与西安动力学院及西北农学院水利系的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教职工组合并组建了交通大学地质系,袁耀庭教授担任系主任。候运广教授仍担任系采矿系主任。
国立西北工学院矿冶系三十六年毕业班合影
西北工学院学生庆祝解放
西安科技大学本史
1958年7月,陕西省人委根据西北协作区第二个五年计划中煤炭工业在发展对培养科技干部的要求,以会办骥字第307号文正式批准,成立“西安矿业学院”,同时组成了西安矿业学院筹备委员会,由陕西省委宣传部长张华辛任主任,陕西省煤炭工业局局长郝耀、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苏庄任副主任,成员有:何能、候运广、袁耀庭等。筹备委员会下设办公室,由何能主持,负责开展日常筹备工作。 1958年8月1日,筹备委员会正式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根据陕西省人委、高教局精神,研究部署了筹备工作。责成筹委会办公室具体负责全面筹备工作。
根据陕西省人委、高教局决定:“将西安交通大学的采矿、地质两系全套设备物资(包括新设的矿山机电专业)并带既定任务(包括58年度设备物资、经费预算及原在校学生和本年度新招学生)调出”建立新校,以陕西省煤炭工业局干部学校为校址(煤干校搬回原煤田地质局),占地103亩。从1958年8月12日起,有关各方开始搬迁。当时由西安交大转来学生210名。交通大学招生到矿院报到的新生243名,另从交大转来教职工96人,设备费5万多元,中外书籍1万余册和部分教学、实验设备。这些由西安交通大学转来的师生以及设备、书籍等就是西安矿业学院成立时的基础。
在陕西省委、省人委、陕西省煤炭局的领导下,在西安交通大学等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多方努力,筹备工作就绪。1958年9月15日,西安矿业学院开学典礼在西安市吉祥村矿院校址内隆重举行。省委有关领导,省煤炭工业局领导、西安交通大学领导等出席大会。一所新的高等煤炭院校——西安矿业学院宣告成立,隶属于煤炭工业部,原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题写了校名,与中国矿业大学(原北京矿业学院)是当时煤炭系统仅有的两所5年制本科高校。1998年8月,国务院决定将我校划转陕西省,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1999年6月9日,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西安科技学院”。2003年4月16日,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西安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