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朝之所以要自己的娘亲叫“姐姐”,是因为古代传统的尊卑地位决定的。
因为在这座皇宫,除了“一国之母”皇后,其他嫔妃的地位是不能越过“母亲”这个界线的。
嫔妃们生的的孩子都叫自己的娘为“姐姐”,而叫皇后为“娘娘”或更亲切的称呼为“嬢嬢”。
《说文》:“姐,蜀谓母曰姐,淮南谓之社。从女,且声。”也就是说,古代蜀地方言把母亲称作“姐”,淮南把母亲称作“社”。如有四川同学可求证下。
“淮南谓之社”,说明“姐”和“社应该是有关系的,表达意义相同,只是叫法不同。”“社”字上古原指祭祀土地神的地方,“土”加上“示”字旁,表现人们对土地的崇拜和经纬,土地可以滋养万物,《说文》中“土,土地之吐万物也”,和“母”意义想通。
“从女,且声”。“且”字本义是古置肉与俎上,以祭祀先祖,故称先祖为“且”,后起字为“祖”。
这在古代文献典籍如《淮南子》等著作中有相关记载。在现代四川广元、广汉、威远的个别地区依然存在称呼母亲为“阿姐”的现象。这种古代蜀地方言的文化残留现象并非仅局限于四川,它随着社会变迁和人口流动产生向全国辐射的现象。晚清学者王国维在其《东山杂记》中记载:“姐即母,《北齐书》太原王绍德称其母李后为‘姊姊’。至南宋时,高宗犹呼韦后为‘大姐姐’。金人呼母为阿者,即阿姐之音转,未必为女真语也。”
回到《清平乐》中是怎么回事呢?
皇子皇女称身份为妃嫔的生母为“姐姐”。——《铁围山丛谈》
宋朝妃嫔的统一称谓是“娘子”,也可以直接称呼妃嫔的份位封号,比如苗娘子,张贵妃。
对于身份是妃嫔的生母,皇子皇女们只能称其为“姐姐”,而不能用宋人对母亲较为普遍的称呼“娘”或“娘娘”来称呼她。这就是徽柔称呼苗娘子是姐姐的由来。
此外,在宋朝,“姐”这个字用法还是挺宽泛的,宋朝人家生的男孩得称某哥,女孩就得称某姐,这一点在电视剧《知否》中大家也可以发现,比如蓉姐、昌哥~
因此,姐姐不是姐,宋朝还有,娘子不一定是老婆,相公也不一定是老公。
“娘子”不是代表老婆的意思,而是表示姑姑、姨妈等等很多人。与娘子相对应的“相公”这个词,在宋朝时也不是指老公,而是专门指丞相。宋朝人称自己的老公为“良人”。
都什么玩意儿,我皇后真美,别理那个大猪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