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跑自离单过程需要半小时。
富士康发展史:
2016年2月4日,台湾台北,富士康Logo。在顶尖的、世界范围内运作的合同制造商中,鸿海/富士康因其规模(最大)、销售和就业快速增长而脱颖而出。鸿海/富士康总部位于台湾,雇佣大约46000人。在中国大陆设有30工业园区。多年来,该公司已扩大其活动到巴西、捷克、匈牙利、印度、日本、墨西哥、斯洛伐克、土耳其、美国和越南。鸿海/富士康雇佣了超过一百万人。雇员的数字在空间上的分布并不均匀。绝大多数雇员在在台湾和中国大陆。公司不仅雇佣大量的流水线工人,还雇佣了成千上万的工程师、技师和其他熟练工人。研究和开发主要集中在台湾,但集团也在日本、中国和美国设研究中心。
1974年,鸿海精工开始在台北郊区的土城生产黑白电视机的塑料表盘,当时只有少量员工。鸿海/富士康从1990年代中期销售增长加速,1996年至2006年之间销售每两年翻一倍多。在1990年代,所有主要合同制造商受益于电子和通信行业每年两位数快速增长的需求,以及品牌越来越多的外包活动和趋势。
到1990年代末,鸿海/富士康在合同制造商中还最小的,但是在新世纪却傲视群雄。首先,手机在全球需求激增。自2007年以来,它的主要客户苹果开始日益流行。到2006年,它已经成为世界领先的合同制造商。六年后成为占据统治地位的合同制造商,销售超出世界第二大合同制造商伟创力的四倍。它的销售额从1998年12亿美元增加到2011年的1170亿美元。不过,其利润上升没有以同样的速度。它的净收益利润率从2007年的4.6%降至2012年的低于2.5%。
鸿海/富士康通过建设新生产基地和并购取得成长。它在中国的投资通常是建立生产基地,而合并、收购和少数人参股则成为台湾的首选方法(最近在日本也采用此方法),这通常也是获取技术和诀窍的方法。
最著名的美国、欧洲、台湾和越来越多的中国和日本厂商使用鸿海/富士康的服务。不过苹果公司是其到目前为止的主要客户,占其总收入40-50%。iPhone 和iPad的成功投放市场为鸿海/富士康产品的增长提供了动力,也让它高度依赖于苹果产品的成功。同样,苹果的成功也取决于鸿海/富士康及时生产和交付的产品。表面而言,这似乎是一种双赢的关系。尽管如此,苹果现在越来越多地使用其他的合同制造商。在2011年,台湾的华硕成为一个低成本iPhone的供应商,在2012年开始生产其他苹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