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近体诗的角度分析杜甫的秋兴八首其一(杜甫的秋兴八首表达了什么情感)

从近体诗的角度分析杜甫的秋兴八首其一(杜甫的秋兴八首表达了什么情感)

首页维修大全综合更新时间:2024-03-17 18:34:56

从近体诗的角度分析杜甫的秋兴八首其一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本诗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如首联的托物起兴、颔联的象征、尾联的烘托,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首联的托物起兴:以枫叶凋零、秋气萧森,寓老大伤悲、凄苦落寞的情怀。

颔联的象征:以骇浪滔天,暗寓了国家时局动荡和作者心潮翻卷;

颔联的象征:以阴云盖地,象征着国家命运的光景暗淡和作者心情的阴沉郁闷。

尾联的烘托:以秋风、捣衣声,烘托含辛茹苦的游子无家可归的惆怅和凄凉。

赏析:

秋兴者,遇秋而遣兴也,感秋生情之意。《秋兴八首》是杜甫晚年为逃避战乱而寄居夔州时的代表作品,作于大历元年(公元766年),时诗人56岁。全诗八首蝉联,前呼后应,脉络贯通,组织严密,既是一组完美的组诗,而又各篇各有所侧重。每篇都是可以独立的七言律诗。王船山在《唐诗评选·卷四》中说:“八首如正变七音,旋相为宫而自成一章,或为割裂,则神态尽失矣。”

八首之中,第一首总起,统帅后面七篇。前三首写夔州秋景,感慨不得志的平生,第四首为前后过渡之枢纽,后四首写所思之长安,抒发“处江湖远则忧其君”的情愫。声身居巫峡而心系长安就是这组诗的主要内容和线索。

全诗以“秋”作为统帅,写暮年飘泊、老病交加、羁旅江湖,面对满目萧瑟的秋景而引起的国家兴衰、身世蹉跎的感慨;写长安盛世的回忆,今昔对比所引起的哀伤;写关注国家的命运、目睹国家残破而不能有所为、只能遥忆京华的忧愁抑郁。

全诗于凄清哀怨中,具沉雄博丽的意境。格律精工,词彩华茂,沉郁顿挫,悲壮凄凉意境深宏,读来令人荡气回肠,最典型地表现了杜律的特有风格,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黄小宸

2021-03-20 03:04:02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玉露①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注】此诗是诗人55岁时,于安史之乱后大历元年(766)旅居夔州时的作品。

①玉露:秋天的霜露,因其白,故以玉喻之。②兼天涌:波浪滔天。③接地阴:风云盖地。④催刀尺:指赶裁冬衣。⑤急暮砧: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砧,捣衣石。

本诗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如首联的托物起兴、颔联的象征、尾联的烘托,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首联的托物起兴:以枫叶凋零、秋气萧森,寓老大伤悲、凄苦落寞的情怀。

颔联的象征:以骇浪滔天,暗寓了国家时局动荡和作者心潮翻卷;

颔联的象征:以阴云盖地,象征着国家命运的光景暗淡和作者心情的阴沉郁闷。

尾联的烘托:以秋风、捣衣声,烘托含辛茹苦的游子无家可归的惆怅和凄凉。

壬锐立

2021-03-22 00:24:51

使用了联想的手法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