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元朝的京城长什么样(元朝时期北京叫什么)

古代元朝的京城长什么样(元朝时期北京叫什么)

首页维修大全综合更新时间:2024-04-16 07:39:46

古代元朝的京城长什么样

元大都,即今天的北京市东城区、西城区和朝阳区西部、北部一带。

中国元代的都城遗址。又名汗八里城 。位于北京市旧城的内域及其以北地区。是元世祖至元四年(1267)以金代大宁宫(今北海琼华岛)为中心创建的,主要工程完成于元世祖时期。元亡后改造为明北京城。

元大都平面呈长方形,面积约50平方千米。城墙为夯土筑造,有城门11座。南城墙在今东西长安街稍南,东西城墙即明清北京内城东西墙,北城墙在今北四环路一带。皇城位于外城南部中央,为扁长方形。城中部有南北纵贯的太液池(今北海、中海)御苑区,西部是兴盛宫、隆福宫、太子宫组成的宫殿群。东部为宫城,大部与今故宫重合而略偏北。宫中前朝大明殿(今故宫后三殿)、后朝延春阁(今景山下),采用宋元时通行的“工”字形台基。元大都的中轴线起自外城的丽正,经纵贯宫城的南北大路,尽于大都城中心的大天寿万宁寺中心阁,与明清北京城的中轴线相同。

在元大都的东北部发现街道遗迹,在南北向主干大街东西两侧,等距离地排列着许多东西向胡同。今北京内城从朝阳门(元齐化门)至东直门(元崇仁门)间排列的22条东西向胡同,就是当时的旧迹。大都城有3个大的市场,即海子北岸至鼓楼一带市场,今西四丁字街一带市场和枢密院角头(今王府井大街至美术馆) 市场。

元大都有两个供水系统:一是由高梁河、海子(范围稍大于今太平湖和什刹前、后海),通惠河构成的漕运水系;一是由金水河、太液池构成的宫苑用水系统。在元大都城址上发现了3处水涵洞遗迹,是向城外泄水的设施。文献记载这样的水涵洞有7个。城内大街两旁有排水渠,是石条砌筑的明渠,通过大街时顶部加盖石条。

元大都是在荒野上平地起建的,建立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都城的规范。它三重城垣、前朝后市、左祖右社,有九经九纬的街道和标准的纵街横巷制的街网布局,成为宋以来城市发展的一个总结,在中国都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元大都在规划中还注意促进商业的发展,并有发达的给排水系统和完善的军事防御、对内监督设施。在当时是世界上有名的大都市。

北京,现在中国的首都,对于将这座城市作为政治中心,中国人似乎已经习惯了,这座城市在过去的8个世纪给中国人带来了深刻的民族记忆和历史记忆,不过中国的首都也并不是一直在北京,中国第一个定都北京的大一统王朝还是在元朝,当时这座城市的名称是“大都”,那当时这个城市是什么样的呢?

共和国首都北京

蒙古人打下的北京其实是当年金朝的中都故城,1215年5月31日,蒙古军队攻陷了这座北方重镇,不过经过多年战乱,其城内宫殿多被拆毁或焚毁,而且其城市供水来源——莲花河水系已经出现水量不足的情况,无法满足都城日常生活所需用水。

1267年2月25日,元世祖忽必烈(此时元朝还未定国号)由上都(今中国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多伦县西北闪电河畔)迁都到位于中原的中都,定中都为首都,北京正式成为了蒙古政权的首都。

不过此时北京城还很残破,就连忽必烈都是居住在城外的金朝离宫大宁宫内,作为都城当然要进行建设,而且要建新城,新城设计时参照《周礼·考工记》中“九经九轨”、“面朝后市”、“左祖右社”的记载建设,1267年,蒙古政府在中都的东北部,以大宁宫所在的琼华岛(金朝琼林苑)为中心开始了新宫殿和都城的规划兴建工作,总负责人是中书省官员刘秉忠,负责设计新宫殿的是色目人也黑迭儿(他是阿拉伯人),郭守敬担任都水监。

1272年3月28日,忽必烈将中都改名为大都,而当时中亚西亚一带也称此城为“汗八里”(八里为突厥语皇城),所以“汗八里”意思就是“可汗之城”。元大都和南城(金中都旧城),两者的城墙“仅隔一水”,大家知道了吧,就城池本身来说,元朝的大都和金朝的中都不是同一个,只不过地方很近。

大元(元朝正式国号是“大元”,双字国号)至元十一年正月初一(1274年2月9日),宫阙告成,忽必烈首次在大都皇宫正殿大明殿举行朝会,接受皇太子、诸王、百官以及高丽国王王禃所派使节的朝贺。

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大都城的大内宫殿、宫城城墙、太液池西岸的太子府(隆福宫)、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等官署,以及都城城墙、金水河、钟鼓楼、大护国仁王寺、大圣寿万安寺等重要建筑陆续竣工。同年,元发布了令旧城(金中都故城)居民迁入新都的诏书:“诏旧城居民之迁京城者,以资高及居职者为先,仍定制以地八亩为一份,其地过八亩或力不能作室者,皆不得冒据,听民作室”。

从至元二十二年到三十一年(1294年),有四十至五十万居民自旧城(金中都故城)迁入大都,而且大都城一些孔庙、国子监、郊祭坛庙和佛寺等也陆续建好了,河道也疏通了。

元大都有多大呢?这么大国家的首都自然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大城市,中国方面史料如此记录大都:“京畿居民繁盛”,“京师乃天下之都会,人物繁辏”,“户口之伙”,“当倍秦汉而参隋唐也”,而马可·波罗也称赞元大都“户口繁盛”,“城内外人户繁多”,“居民之众”,“百物之输入”,“世界诸城无能与比”。

元大都有多少人?根据《元史》记载:元世祖至元七年(1270年),中都路(1272年改称大都路,辖区包括中都城以及附近的二十五个州县)一共有十四万七千五百九十户,四十万一千三百五十人,但这么算一户平均2.72人,根本不可能是古代的真实情况,推测整个大都路人口75万。

此时北地还没有完全从战乱恢复,所以人口较少,《大元仓库记》记载元世祖至元三十年(1293年),大都城中有民十万;元朝前期的诗人王恽(1227年-1304年),在他诗中提到,“都城十万家”,推测,到了这个时候,大都城大概有50万人。

元惠宗至元六年(1340年),大都城中有大约一百万人(1340年,右丞相益都忽、左丞相脱脱上朝时对元惠宗提到“京师人烟百万”(《庚申外史》)),至于数字是不是可信,那也不好说。

现代学者周继中在论文《元大都人口考》中认为,元朝中后期元大都城中的人口超过一百一十万。现代学者韩光辉在他的著作《北京历史人口地理》也推断,大都城鼎盛人口超过一百万。

在工业时代时期,一个城池里面超过一百万人,这是相当大的数字了,怪不得能吓到马可波罗,那个时候欧洲可没啥大城市,然而元朝末年,天下大乱,饥荒与黑死病等瘟疫横行,元大都故城居民稀少,明军入城时居民仅剩万余人,但元大都城未受炮火而完整保存,因人口稀少不利于防御,于是明朝开始对城市进行收缩,元大都的北城墙被废弃,洪武四年(1371年)后,元大都的北城墙被废弃,但后来朱棣迁都后北京城又扩建,具体元明清三朝北京城是这个样子的。

元大都与明清北京城对比,西南虚线内为金中都,蓝色为元大都,而现在的明清北京城,则是我们俗称的北京老城。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