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袍断义有什么典故吗(割袍断义典故简介)

割袍断义有什么典故吗(割袍断义典故简介)

首页维修大全综合更新时间:2024-05-04 22:07:52

割袍断义有什么典故吗

      "割袍断义"又称"管宁割席",出自"管宁割席"的故事,载于南朝宋国的刘义庆所著的《世说新语·德行》。文中讲到华歆因心神不一,管宁割断席子与之断交。后用来形容与朋友断交。

管宁,北海朱虚(今山东安丘)人,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的后代,华歆为汉末三国时期名士。这件事是说,管、华二人一起在菜园里锄地的时候,发现地上有一块黄金。管宁继续挥锄,把黄金看得如同瓦石一样,而华歆把黄金拿起来,然后又扔掉了。管、华曾同坐在一张席上读书,正好在官员坐着车经过门口,管宁仍在读书,而华歆却扔下书出去了。

从对金钱和权势的态度,可以判断人的思想意识的倾向。故事虽小,映照却大。正如《大学》所说:"诚于中,形于外。"可见加强思想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的重要。但须指出的是,虽然故事里是褒管贬华,但历史上的华歆,却是一个严于律己、淡于财欲、富于经邦治世才能的人物。

“割袍断义”即“管宁割席”

「管宁割席」的故事,载于《世说新语·德行》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译文」

管宁好学,结交了几个后来很著名的学友,一个叫华歆,一个叫邴原,三个人很要好,又很出色,所以当时的人把他们比为一条龙,华歆是龙头,邴原是龙腹,管宁是龙尾,他们最尊敬的大学者是当时著名的陈仲弓,陈仲弓的学识行为成了他们的追求目标。但是,龙头华歆和龙尾管宁之间,曾发生过一件著名的绝交事件,后人称之为“管宁割席”,这是出于《世说新语》记载。

当时,他们求学的时候,常常是一边读书,一边劳动,正是所谓的知行合一,并不是一味的书呆子。有一天,华歆管宁两个,在园中锄菜,说来也巧了,菜地里头竟有一块前人埋藏的黄金,锄着锄着,黄金就被管宁的锄头翻腾出来了。金子谁不喜欢呀!但是华歆管宁他们平时读书养性,就是要摒出人性中的贪念,见了意外的财物不能动心,平时也以此相标榜。所以这时候,管宁见了黄金,就把它当做了砖石土块对待,用锄头一拨就扔到一边了。

华歆在后边锄,过了一刻也见了,明知道这东西不该拿,但心里头不忍,还是拿起来看了看才扔掉。这件事说明,华歆的修为和管宁比要差着一截。过了几天,两人正在屋里读书,外头的街上有达官贵人经过,乘着华丽的车马,敲锣打鼓的,很热闹。管宁还是和没听见一样,继续认真读他的书。华歆却坐不住了,跑到门口观看,对这达官的威仪艳羡不已。车马过去之后,华歆回到屋里,管宁却拿了一把刀子,将两人同坐的席子从中间割开,说:“你呀,不配再做我的朋友啦!”后世的所谓割袍断义,划地绝交,就是从这里来的。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