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黄河一旦分流就无法冲刷泥沙。
黄河多泥沙,公元一世纪初就有“河水重浊,号为一石水而六斗泥”,宋人说黄河“河流混浊,泥沙相半”,明朝时说黄河平时“沙居其六”,伏汛时“则水居其二”。因此,历史上从东汉的王景到明万历的潘季驯就形成了“筑堤束水,以水攻沙”的治河方针。
如果在河南段建设水利工程,抽离清水调往京津冀(例如现在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那遗留的泥沙就缺乏了下流的动力,根本就冲不到海边,可能在郑州—开封—菏泽(或商丘)附近就开始淤积了。
2、单股河道有利于修防和漕运。
12世纪至19世纪中叶,黄河向东南流经黄淮平原合淮河入海,这个时期就是分流状态,黄河分别夺涡水、颖水、泗水等入淮河,变迁不定。由于河道的变迁,不利于修堤防水。
同时,明清时期依赖京杭大运河的漕运,单股河道有利于保运,不使黄河北决冲毁山东境内的运河段(会通河)。至今,这段运河仍在发挥水运功能,如徐州港务局。
长江每年入海的水比较多是事实,至于黄河嘛,干旱年份能保证下游不断流就已经很不错了。说分流一些缓解华北干旱,不是行不通,而是输水成本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