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菜病毒病又称孤丁病或抽疯,是大白菜三大病害中发生最早的一种。该病自苗期至包心期均能发生,发病时,叶皮皱缩,凹凸不平,尤其是心叶呈拘挛状,并出现黄绿相间的花叶症状,叶脉上产生褐色坏死点或条纹,有时叶片向一边歪转。植株短化严重时不能包心,中后期发病虽能包心,但在叶球内部的坏死点会腐烂,即便不腐烂也失去了商品价值。
大白菜出现这些症状是由病毒感染所致。这些病毒可以在种子表皮、杂草上越冬,然后由蚜虫传播。在大白菜播种后遇高温、干旱等不利天气条件时,蚜虫大量繁殖传毒,发病就严重。尤其幼苗六叶期前是病毒病的感病期,发病越早受害越重。所以防治大白菜病毒病的关键时期是苗期和生长前期,在这两个时期要及时防治蚜虫,可选用10%咇虫啉1500倍液或阿维菌素等药剂,每5-7天喷雾一次,连续用两次,压低虫口基数。农业防治也不可忽略,一是种子消毒,二是及时清除杂草,创造一个有利植株生长的环境条件,能减轻发病。
1.表现症状 大白菜病毒病是大白菜生产中常见的病害,又称孤丁病、抽风病,在各生育期均可发病。
除危害大白菜外,还可侵染萝卜、甘蓝、芥菜、小白菜及油菜等多种十字花科蔬菜和菠菜、茼蒿等。大白菜苗期发病时,心叶产生明脉或叶脉失绿,并产生淡绿与浓绿相间的斑驳或花叶。叶背叶脉产生褐色坏死点或条斑,致使叶片抽缩而凹凸不平。成株叶片受害变硬而脆,颜色逐渐变黄,整株迅速矮化,停止生长,不能正常包心。2.发生规律 大白菜病毒病由病毒引起,在田间由蚜虫传毒。大白菜6~7片叶片以前的苗期最易感病,称为感病的的敏感期,也是蚜虫传播的危险期,即有效传播期,在这期间,感病越早,发病越重,损失越大,其后在感病,则并发较轻。大白菜播种后遇高温干旱,低温高或持续时间长,有利于蚜虫的繁殖和活动,但却使大白菜根系生长发育受抑,抵抗力下降,此时易发病。另外,播种早、蚜虫多、再加上菜地管理粗放,地势低补通风或土壤干燥缺水、缺肥时发病重。病毒传播扩散除蚜虫外,还可通过汁液接触如病键株接触摩擦、农事操作等途径传播。
3.防治方法 (1)农业措施 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调整蔬菜布局:合理间作、套作何轮作、发现病株及时拔除。适期晚播:避开高温及蚜虫猖獗季节,适时蹲苗,在莲座期,要轻蹲苗或不蹲苗。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控制少施氮肥。苗期遇高温干旱季节,必须勤浇水,降温保湿,促进白菜植株根系生长,提高抗病能力。(2)药剂防治 苗期及时防治蚜虫:由于大白菜病毒病是由蚜虫传毒,因此在白菜幼苗期防治蚜虫是防治白菜病毒病的重要措施。苗期防治蚜虫,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或3%啶虫脒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 000~3 000倍液,或40%氰戊菊酯乳油6 000倍液喷雾。发病初期:及时喷洒20%吗胍.乙酸酮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油1 000倍液,隔10d喷一次,连续防治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