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万历七年(1579年),即墨县令许铤曾遍察即墨四方海域及乡土,主持过《即墨县志》的编纂。可以说,许铤是第一个全面了解青岛的人。尽管青岛在当时,还仅有一个小小的浮山所,但坐落于青岛湾畔的一座小岛青岛,亦被许铤所提及。
青岛这个名称,原来指小青岛(也叫琴岛),以岛上山岩耸秀,林木蓊郁而得名。青岛之名的出现,就现在已发现的典籍文献来看,最早有明确记载的是在明代中叶,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按中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土地分类系统,青岛土壤主要有棕壤、砂姜黑土、潮土、褐土、盐土等5个土类。
青岛海区港湾众多,岸线曲折,滩涂广阔,水质肥沃,是多种水生物繁衍生息的场所;胶州湾、崂山湾及丁字湾口水域营养盐含量高,补充充足,异样菌量比大陆架区或大洋区高出数倍乃至数千倍,水中有机物含量较高。
尤其是胶州湾一带泥沙底质岸段,是发展贝类、藻类养殖的优良海区。该海区的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经济无脊椎动物、潮间带藻类等资也很丰富。
青岛”这一名称的出现,就现在已经发现的典籍文献来看,最早有明确记载的是在明代中叶,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了。“青岛”这个名称,原本是指小青岛(也叫做琴岛),面积仅有零点零一二平方公里,海拔十七公尺有余,北面距离陆地一华里多(约720公尺),因为小岛上“山岩耸秀,林木蓊郁”而得此名。
从明朝开始,“青岛”这个地名开始从海中央逐渐移向陆地。慢慢的有了青岛村,青岛村地处“青岛”的对岸,青岛村附近的海口,小山,小河等也都以青岛命名了。
到了1898年10月12日,德皇威廉二世借用“青岛”这个名称来命名胶澳租借地的新市区,范围也只有现今市南区和市北区的一部分。
在1922年,中国从日本人手里收回了胶澳租借地,定名为“胶澳商埠”,同年的十一月先后颁布了胶澳商埠章程和青岛市施行自治制令,这是称为“青岛市”的最早记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