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的起承转合是一种大的战略概念,在此基础上可衍生出很多种可以操作的技战术,上次讲了五种,本文再接着说说另外五种。如何在七绝的写作过程中,把四句用一些特殊字词组合,串联起来,从而捏合成篇,成为有一定意境的诗词。
第一法:即七绝前二句与后二句在时间上作今昔的比较。故此前二句多用“前年”、“昨日”等过去时间的字词,描写过去的景物事情。而第三句则用“今日”、“今朝”等现在时间的字词,描写现在的景物与事情,与前两句做对比,然后得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这种写法与上次文章所讲的有所不同,主要是前后虽有明显的时间字眼对比,但不以复字作呼应,没有重复的字眼来推波助澜。
例如宋皱浩《仁老寄墨梅》:“前年谪向新州去,岭上寒梅正作花。今日霜缣玩标格,宛然风外数枝斜”。
第一句用前年,交代当年境况,第二句则对境况进行拓展描写。第三句转为目前今日的境况,第四句对描写今日的 场景,与前面进行对比,来做一种强烈的前后画面对比,更显情感冲击。
再看看宋朝朱熹的《水口行舟》“昨日扁舟雨一簔,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一三句作昨日今日的对比,二四也是进行对应的拓展描写刻画,以造成对比冲突,从而表达一种细腻的情怀。
第二法:与上一种方法有类似之处,亦是前二句与后二句作今昔的比较,但只是第三句用“今日”、“如今”等目前的时间字词,而前二句则不直接用“昔年”、“去岁”等过去时间字词。但前二句隐含有过去时间的意思,不用字词明面表达,相对隐晦一些。
例如唐朝杜甫《解闷》:“一辞故国十经秋,每见秋瓜忆故丘。今日南湖采薇蕨,何人为觅郑瓜州”。其实,前二句的故字,即表明是讲过去的情景。第三句用今日转为目前。
再如明朝袁凯《扬州逢李十二衍》:“与子相逢俱少年,东吴城郭酒如川。如今白发知多少,风雨扬州共被眠”。 少年即过去,白发即如今,前后两厢的场景描写,作时光轮转的强烈感官触动,故此中间跨度造成一种弯弓射箭之感,情感张力十足。
第三法:其实这一方法与上面第二法差不多,只是在第三句用“只今”、“惟有”四字来转,前二句也不用明显的时间字眼。前二句写眼前景物,第三句强调某种特殊事物,第四句以此种事物来对比过去,而产生一种某种时空沧桑或时光流逝。
通俗点来说,就是写七言律绝要守规矩。平仄格律那一套东西,七绝一样都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