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之际,以利玛窦为代表的西方传教士来华对中西文化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他们在向中国传播西方文化的同时,也把中国文化传播到西方,揭开中西文化交流的序幕,产生了深远影响。利玛窦离世后,在北京阜成门外获赐墓地,成为长眠于北京的第一位西方传教士。此后,这块被称作“栅栏墓地”的地方,又陆续有邓玉函、罗雅谷、龙华民、汤若望、南怀仁、郎世宁等传教士入葬,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珍贵遗存和重要见证。改革开放后,“利玛窦和外国传教士墓地”先后被列为北京市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中国与西方相关国家开展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
1、西学东来。带着西学而来的利玛窦开展了晚明士大夫学习西学的风气,由明万历至清顺治年间,一共有一百五十余种的西方书籍翻译成中文。
2、传播天主教。开创了日后200多年传教士在中国的活动方式:一方面用汉语传播基督教;另一方面用自然科学知识来博取中国人的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