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人。他总是充满活力和幽默感,能够快速适应各种情境。他喜欢讲笑话和怪异的故事,总能让人捧腹大笑。不仅如此,孙还是一个富有才华的艺术家,擅长绘画和音乐。他总是能够以他独特的方式表达自己,并创造出令人惊叹的作品。与孙一起度过时间总是充满乐趣和欢笑。
这是“笑看老翁又增孙”的“孙”字。这个字是个会意字。甲骨文①的左边是“子”,是小儿形,右边是绳索形。绳索就有系联之义,也就是说:系于“子”下者就是“孙”。金文②的左上部是“子”,右下部也是绳索之形。③是小篆的形体,其右的绳索之形变成了“系”字,表示系联,也正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的意思。④是楷书的写法。⑤是简化字。
“孙”字的本义是“儿子的儿子”,由此引申和类推,就有“孙”、“曾孙”、“玄孙”等。
古书中,常有“孙竹”一词,如“孙竹之管”(《周礼·春官·大司乐》)。这就是说用“孙竹”做成的管乐器。所谓“孙竹”就是竹的枝根(即竹鞭)末端新生的竹。
请注意:当“孙”字读xun4(迅)的音时,那是当“逊”字用了。这有两个义项。第一,是“恭顺”义,如:“朕不孙。”(《史记·晋世家》)也就是国君自己说:我不恭顺。第二,是“逃跑”义,如:“孙子齐。”(《左传·庄公九年》)也就是逃到齐国去的意思。
——左民安《细说汉字》
扩展阅读
会意字。从子、从糸,会子续孙之意。甲骨文从子、从,乃糸之初文,像束丝之形。金文从子、从(糸),为《说文》篆文所本。春秋金文或从子、寸声,“寸”,在“子”上。战国文字“孙”字或从子、寸声,寸在子,右下侧。“孙”所从的糸或作,一、二乃省略符号。《说文》篆文误“糸”为“系”,“孙”乃“孫”字的简化,来源于草书,武威汉简“孫”字已作“孙”。《说文》:“孙,子之子曰孙。”本义是子之子。班簋:“子子孙多世其永宝。”(希望用子孙世代长久珍爱它)白公父簋:“其子子孙孙永宝用享。”县妃簋:“孙孙子子毋敢忘伯休。”兆域图:“袂联子孙。”。《诗·周南·螽斯》:“宜尔子孙,振振兮。”古玺“公孙”,复姓。(徐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