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葬礼的故事梗概(贾母典型事件概括)

贾母葬礼的故事梗概(贾母典型事件概括)

首页维修大全综合更新时间:2024-04-18 14:48:59

贾母葬礼的故事梗概

贾母兆佳氏死于1766年,1768年安葬,《红楼梦》第一百一十六回开始写安葬之事。

一,第106回“送慈柩故乡全孝道”。——本来应是灵柩,弘晓在书中改成不伦不类的“慈柩”,为什么?因为灵柩里躺着的是他的“慈母”兆佳氏。在此,也证明小说作者是弘晓。

二,“老太太的灵柩久停寺内终不放心,欲要扶柩回南安葬,便叫了贾琏来商议。”——弘晓着手考虑将母亲安葬的事情。

三,“还有你林妹妹的,那是老太太的遗言说跟着老太太一块儿回去的。”——宁郡王弘晈死于1764年,本来按惯例应是1766年安葬。正巧,其母将死,母亲兆佳氏留下遗言到了1766年再一起安葬。

四,第108回有“且言贾政扶了贾母灵柩一路南行”,第106回有“欲要扶柩回南安葬”,贾母兆佳氏到底安葬的“南”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就是京师之南,直隶(河北)省涞水县,那里有弘晓的父亲允祥的陵园。怡府的亲属都葬在那里,其中包括弘晈和弘晓。至今,仍有遗迹可寻。

五,第120回写道:“且说贾政扶贾母灵柩,贾蓉送了秦氏凤姐鸳鸯的棺木,到了金陵,先安了葬。贾蓉自送黛玉的灵也去安葬。”——此处是说,贾母灵柩在与皇上差不多规距。

贾母的丧礼则代表了贾府的衰败。贾母是贾府的最长者,是贾府最受尊敬的人,

  是在贾家出现巨大亏空的情况下,勉强举办的。

  贾母的葬礼则体现了在贾府衰落时,朝中大臣对待贾府态度的冷漠。

  见证了贾府由众星捧月到最后的孤家寡人,贾母最后的葬礼,如果不是朝廷的恩威,朝中的大臣大都不会吊祭,朝中大臣来吊唁,大都是不得不来的,而不是看在和贾府以前的交情才来的。贾母死后,贾政身边的清客都离他而去了。贾府一旦失势,就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人际关系也就疏远了。古代做官人不仅重礼,更注重利。

  贾母和秦可卿的葬礼都是王熙凤一手操办的,这两个葬礼一个成就了王熙凤在贾府的威信,一个使她在贾府中威信扫地。秦可卿是宁府的长孙媳妇,王熙凤是荣府的官家,本来是没有权利管理宁府的事情的,但曹雪芹却作了精妙的安排,贾珍的夫人尤氏得病,不能料理家事,贾珍也过度劳累,身上有病,一个人无力管理家中的事情,请王熙凤统筹宁府的事务就理所当然了。王熙凤也是十分乐意操办秦可卿的丧事,一方面是由于王熙凤的性格决定了她爱揽事,爱出风头,喜欢炫耀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王熙凤也可以借秦可卿的葬礼巩固其在贾府的威望,王熙凤不仅在荣府出名,而且她在宁府也要出名;还有一个方面是由于王熙凤和秦可卿关系十分亲密,王熙凤亲自来操办秦可卿的葬礼,更能表达她对死者的悲痛。听到王熙凤要管理宁府的事务,宁府的下人有喜有悲,王熙凤的名声他们有所耳闻,宁府的总管来升就告诫宁府的下人:“如今请了西府里琏二奶奶管理内事,倘或他来支取东西,或是说话,我们须要比往日小心些。 每日大家早来晚散,宁可辛苦这一个月,过后再歇着,不要把老脸丢了。那是个有名的烈货,脸酸心硬,一时恼了,不认人的。”

  王熙凤在他们的心中有一定的威信,她也有能力管理好贾府的事情,各种事情安排的井井有条,也让下人佩服

  ”王熙凤在宁府的威信彻底的建立起来。秦可卿的葬礼确立了王熙凤在宁府的地位,也巩固了她在整个贾府的地位。但是,虽然王熙凤是荣府实际上的管家,但是她的上面还有贾母和王夫人,贾府的许多大的事情 王熙凤也不得不请教贾母和王夫人,等到贾母死,凤姐先前仗着自己的才干,原打量老太太死了他大有一番作用 事与愿违,贾府的衰落已成事实,

  王熙凤也失去了在贾府的绝对威信,荣府的衰败使凤姐可支配的仆人锐减,凤姐一一的瞧了, 统共只有男仆二十一人,女仆只有十九人,余者俱是些丫头,连各房算上,也不过三十多人,难以点派差使。凤姐在贾母的丧礼上,只有可怜的六七十个人可以支配,秦可卿的丧礼上供她支配的人达到一二百。秦可卿的丧事不须为银两着急,花钱如流水,

  而贾母的丧事上几百两银子还拿不出来。贾母死后的第三天,王熙凤依然没有把贾府梳理的井井有条,依然是一团糟,下人大多都不听她的号令,凤姐只得在那里照料了一会子,又惦记着派人,赶着出来叫了旺儿家的传齐了家人女人们,一一分派了。众人都答应着不动。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