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是指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
看看二十四节气里的传统知识。
1.立春:又称"打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即春季的开始,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这个意思。
2.雨水:表示两层意思,一是天气回暖,降水量逐渐增多,二是在降水雪渐少了,雨渐多了。
3.惊蛰:"惊"指的是雷声"蛰"说的是冬眠虫兽,惊蛰指小动物被雷震苏醒,出来活动。
4.春分:昼夜平分之意。春分也是插秧和植树的好时节。
5.清明:民间形成了祭祀祖先、踏青、插柳、放风筝的习惯。
6.谷雨: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
7.立夏:夏天的开始。
8.小满:小满时吃些"苦苦菜"可安心益气。
9.芒种:一般在阳历6月6日前后。芒种芒种,连收带种。
10.夏至:过了夏至,太阳逐渐向南移动,黑夜一天比一天加长。
11.小暑:天气炎热的意思。
12.大暑:我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最热时期。
13.立秋:秋天的开始,也称交秋,暑气下降,凉气上升。
14.处暑:就是暑气消亡的意思。
15.白露:气温下降,天气转凉。
16.秋分:和春分一样,昼夜平分之意,自该日起,一天天也长昼短,也不打雷了。
17.寒露:天气骤冷,它也是心脑血管的多发时节。
18.霜降:秋天最后一个节气,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
19.立冬:立冬三候,一候水始冰,二是
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20.小雪:虽开始降雪,但雪量不大。
21.大雪:天气更冷,万物潜藏,养生也要顺应自然规律。
22.冬至:北方留有"冬至吃饺子不冻耳朵"。
23.小寒:进入小寒,人们就可以做春节的准备活动了:"小寒小寒,杀猪国年。"
24.大寒:也是冬季即将结束之季,隐隐中已感受到大地回春的迹象。
立春:传统上春节标志着新的一年的开始,而立春则是真正春天的开始。
雨水:在公历每年2月18日-20日之间,表示雨水的增多。
惊蛰:到了这时天气转暖,大地春雷,而“惊蛰”即上天以打雷方式惊醒蛰居动物的冬眠。这时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
春分:春天到来从立春节气到清明节气前后是草木生长萌芽期,人体血液也正处于旺盛时期,激素水平也处于相对高峰期。
清明:到了清明,中国黄河中下游及以南地区平均温度在10℃以上;中国大部分地区气候温暖、草木萌茂,改变了冬季寒冷枯黄的景象。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气温较之前下降,北方气层温度逐渐降到0℃以下,开始降雪,夜冻昼化,雪量则由小而大。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