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如何改善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呢(幼儿园教师如何正确引导幼儿)

幼儿园教师如何改善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呢(幼儿园教师如何正确引导幼儿)

首页维修大全综合更新时间:2024-04-20 15:55:02

幼儿园教师如何改善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呢

幼儿的不良可惯有很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学习上,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发呆、说小话、做小动作,对老师的提问不积极思考,不求甚解,得过且过。

生活上,不讲卫生,喜欢咬指甲或吮手指,用衣服擦鼻涕,饭前便后不洗手。

不礼貌,爱说脏话,不使用文明用语,撒娇任性,以自我为中心,不尊重长辈,到别人家里做客喜欢乱翻东西,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不管主人同不同意都要拿回家等。

在人际交往上,不会关心、包容体谅他人,为自身利益而撒谎骗人,缺乏爱心,对他人冷漠,无集体荣誉感等。

无论是何种原因造成的不良习惯,幼儿期是形成各种习惯的关键期。在幼儿期及时纠正幼儿不良习惯,帮助幼儿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教工作者的责任和任务。

一、开展积极的活动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这个方法主要用于,解决幼儿产生不良情绪的问题,幼儿大哭大闹时,教师要想方设法转移其注意力,将幼儿的注意力从当时的不良情绪中,转移到其他方面上来。如刚入园的幼儿大哭大闹,我们就看孩子对什么比较感兴趣,对吃感兴趣的,我们可以进行食物诱导,不哭可以得到小零食。对玩具感兴趣的,不哭可以玩玩具。

当幼儿在课堂游戏中,拒绝参加活动时,教师应该通过讲故事、举例子等方式,指出这些行为,会对他人造成不利的影响,使幼儿了解到自己的行为,是不正确的,自愿地加入到活动中。

二、通过语言提示帮其改正不良习惯

肯定性的语言提示幼儿更乐于接受。当一个有不良习惯的幼儿做出了正确的做法后,教师应给与肯定性的语言提示,比如“你做得很好!”“你真棒!”等表扬性质的语言,这能给幼儿带来自豪感、关注感和受重视感。幼儿想再次得到表扬,必须做出正确的行为,久而久之就会改正坏习惯,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树立榜样,暗示什么是良好的习惯

幼儿从众心理比较强,都有一种不甘心落后于他人、争强好胜的心理,我们要好好利用这种心理,帮助其改正自身不良习惯。老师要善于发现其他小朋友的优点,并且当众具体表扬其做得好的地方,激发有不良习惯的幼儿的好胜心理,暗示其向做得好的小朋友学习,改正自身不良习惯已得到相同的表扬。

幼儿期是幼儿学习各种技能、形成各种习惯的关键期,可塑性很强,培养良好习惯、纠正不良习惯尽可能在这一阶段完成。




改善幼儿不良行为的对策和方法改善幼儿不良行为习惯,首先应该从思想上重视,针对具体情况加以分析、探讨和寻求解的方法,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妥善解决。比如一些社会行为问题如说谎、恶作剧、不能和别的友好相处等,这些正好可以在上课、谈话、游戏中成为案例以提高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老师要和幼儿讲清道理,通过多次反复,使幼儿在自觉行动中去克服缺点和改正错误。有的孩子活动量大、精力旺盛、不易安静,对这样的孩子,可以多安排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做值日生当老师的小帮手。为集体和别人服务,把他的精力吸引到正确的方向。在平时纠正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转化中,幼儿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教育好一个幼儿,需要我们去打开幼儿的心灵之窗,而其中的钥匙需要用“爱”浇铸。婴幼儿时期是一个人心理发展极为重要的时期,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仅要教育好孩子,更重要的要努力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纠正其不良的生活卫生习惯,这对幼儿的一生都是有好处的。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