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进大别山背景(千里跃进大别山为什么不成功)

挺进大别山背景(千里跃进大别山为什么不成功)

首页维修大全综合更新时间:2024-04-30 04:42:52

挺进大别山背景

军事力量的此消彼长是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必备条件。解放战争进行一年后,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经过浴血奋战,不仅挫败了国民党妄想短期内消灭共产党军队企图,而且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歼灭了国民党军队的大量有生力量,战争形势发也悄然生了有利于革命力量的变化。虽然国民党军队在总量上仍占有优势,但其相当一部分兵力需要防守大中城市和主要交通线,加之如火如荼的 “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国统区人民革命运动开辟了第二条战线,牵制了一部分国民党军事力量,其能用于一线进攻的机动军事力量与机动灵活人民军队相比,并不占太大优势,且深陷陕北和山东两个战场,这就使得人民军队具备了战略反攻的可能性。

经济政治的形势变化是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迫切需要。解放战争的头一年,由于战争基本上都是在解放区腹地进行,许多地方的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现加上国民党的经济封锁,解放区内物资极端匮乏,人民生活非常艰辛困苦,人民军队的人力、物力、财力补充遇到极大困难,甚至伤病员救治都缺乏必要医药和医疗用品。总体上与国民党军队相比,人民军在数量上和装备上仍处于劣势,这就迫切需要扩大解放区,发展生产,解决人民群众的生活和人民军队作战需要。国统区人民群众在残酷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下,迫切需要翻身得解放。

攻防战略的态势演变是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历史机遇。早在1947年1月,中共中央就开始考虑普冀鲁豫野战军(刘邓大军)向中原出击,转至外线作战。1947年3月,国民党为解决进攻兵力不足的问题,放弃了全面进攻的军事战略布局,改以陕北和山东解放区为重点,实行被称“双矛攻势”的重点进攻,而在其他各战场则转为守势,力求迅速结束这两个地区的战事,再转用兵力于其他战场。这样,在关内就形成了国民党军队重兵集团深陷山东、陕北战场,在这两个战场之间的鲁西南、豫皖苏直至大别山区的兵力十分空虚,形成了两头强、中间弱的哑铃状布局,成为国民党军事防御体系的软肋。这为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