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诂的方法有三种:以形说义,即形训;因声求义,即声训;据文证义,即义训。
一、以形说义
通过字形的分析去了解字所记录的词的本义。世界上有两种文字体系:表音文字(因形知音而知义,形与音关系密切)、表意文字(见形知义,形与义关系密切)。汉字是表意文字,形体直接反映出所记录的意义,形义统一在汉字的构造中,使我们由字形探求字的本义成为可能。东汉许慎《说文》对9353个汉字的字形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得出其词义。运用以形说义方法时主要依据《说文解字》,其次是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这两者中都有些问题,所以我们还要参照《甲骨文编》、《金文编》等书籍,以求得字的原始义。
二、如何运用以形说义的训诂方法
根据字形来说解字义在传统训诂学中很早就使用了。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懂得拆字说义了。
以形说义方法探求的是单字的本义,在分析之后,往往要引古代文献中的用例来证明分析的正确性。
三、因声求义
词是声音和意义的统一体,语音是词的物质外壳,要准确解释词义有时就要借助于它的语音。从汉代开始,训诂学家就注意到了汉语词语的读音。例如:《说文》中就运用了相当多的声训(以同音字作为训释字)。扬雄的《方言》很关注异地殊语反映出的读音变化。东汉末年的刘熙所写的《释名》一书,就是通过声音线索来找出百姓日用器皿的得名缘由。汉字里形声字占大多数,是主要的构字方式,汉字表音化的趋势在日益加强。汉语音韵的发展变化是声、韵、调协调发展的,某一方面的变化必然会牵动其他两个方面的变化,特别是韵的变化,往往会造成声母、声调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