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祥云纹
最早是出现在周代中晚期的楚地。从周代中晚期时候开始,逐渐在楚地形成了以云纹为主,特别是动物纹和云纹结合的变体云纹为主的装饰风格。寓意有祥瑞之意,表达了对生命和美好生活的向往。祥云纹作为我国传统吉祥图案的代表,它同龙纹一样,都是具有独特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它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复杂的象征意义,而且是最具生命力的艺术形式之一。
2.云雷纹
出现在新石器时代的晚期,有可能从漩涡纹发展而来。至商代晚期,云雷纹现在已经比较少见,但是在商代的白陶器和商周时期的印纹硬陶、原始青瓷器上,云雷纹仍然是主要纹饰。有压印、拍印、彩绘、刻划等表现技法,在构图上,通常是以四方连续,或二方连续的方式展开。
3.环带纹
常雕刻在铜壶、簋的腹部,盛行于西周中期、后期和春秋的初期。环带曲折波澜如波浪起伏,所以又被称“波纹”。以前也会被称“山云纹”和“盘云纹”,因其如山之起伏状,云绕其间形,现在也有称为“波曲纹”的,称法各异。纹饰构成以波线为基础,双线相垂带状,多数在上下填二环,成“X”形。也有相间以兽纹的。通常组成二方连续纹样。施于铜壶、簋的腹部,作为主纹;也有装饰于器物底部;个别的有两、三层相重叠作为器物整个装饰。
4忍冬纹
又称卷草纹,六朝时期流行的一种植物纹样。忍冬为一种蔓生植物,俗呼“金银花”“金银藤”,通称卷草,其花长瓣垂须,黄白相半。凌冬不凋,故有忍冬之称。魏晋南北朝时期,忍冬纹较为清瘦和程式化,一般为三叶片和多叶片,但是其变化是多种多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