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杂剧其内容主要以揭露社会黑暗,反映人民疾苦为主,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主线明确,人物鲜明;其结构上最显着的特色是四折一楔子和“一人主唱”。主要代表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白朴等。主要代表作品有《窦娥冤》、《汉宫秋》、《西厢记》等
元杂剧的具体唱法已经失传,从金代开始的这种杂剧,其体制可以概括了个部分:元杂剧又叫北杂剧,是一种用北曲演唱的戏曲。元杂剧是我国戏剧文学创作中最早出现的重大成果。北曲与南曲相对,是杂剧、散曲所用各种曲调的统称,是在唐宋大曲的基础上,吸收了北方民歌、俚曲以及少数民族歌曲而形成的新的音乐体系。
四折一楔子的基本结构。折、相当于现代戏剧的“幕,场”,在音乐上用同一宫调的一个完整套取,一折即一个剧情段落,大致暗含了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段落。
以唱为主,说白只起到次要作用,一角主唱的演唱形式。一角主唱即一个剧本由一个主要角色从头唱到尾。
曲、白、科和题目正名组成的剧本形式。元杂剧以“曲”为主,主要用于抒情、叙述情节,是塑造人物形象的基本手段,也起渲染气氛、描写景物的作用。固元杂剧有“元曲”之称。“白”是说,有“宾白、韵白、散白”之称。“科”,主要是演员的动作、表情以及舞台效果。
元杂剧的角色分为末、旦、净、外、杂五个大类。
从音乐角度,元杂剧的曲调与词及诸宫调都有比较密切的关系。
曲的最基本单位为单支曲,这些单支曲的曲调又按照各自的音乐特点分别隶属于不同的宫调。元杂剧在这方面值得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