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代姓和氏的含义与今时今日姓氏的含义已完全不一样。
从古代文献及结合甲骨文,金文的情况分析,姓原本指的是母系的血缘关系,氏原本指的是父系的血缘关系。因此,我们今天的姓实际上是先秦时代的氏,是父系血缘的宗族符号。
先秦时代的姓的概念到了西汉已经消失得很彻底了,所以司马迁的《史记》有时候也把姓和氏混淆了。
比如秦始皇,母姓赢,父氏赵,名政。按照今天的规则,他姓名应该叫赵政,而在他那个年代,他的姓名叫嬴政。西汉以后,先秦时代的母姓已经完全消失。
上古时代有姓有氏,姓是一种族号,氏是姓的分支。古姓如姜姬姚赢姒等都是女旁,这代表先民经历过母权社会。后来由于子孙繁衍,一族分成若干分支散居各地,每一支有一个特殊的称号为标志,这就是氏。例如商朝商人的祖先是子姓,后来分为殷,时,来,宋等氏。
周代封建制度中,一般贵族才有姓氏,平民是没有姓氏的。贵族中女子称姓,男子称氏,因为姓用来别婚姻,氏用来明贵贱。上古贵族妇女姓比名更为重要,待嫁的女子要加以区别,就在姓上冠上孟仲叔季表示排行。最著名的例子应该就是孟姜女哭倒长城这个故事了。
实际上,孟姜女姓姜不姓孟,孟代表是排行老大。因此孟姜女指的其实是某个贵族姜姓家的大女儿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