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西江月》中对宝玉的评价(西江月二词是如何评价宝玉的)

如何理解《西江月》中对宝玉的评价(西江月二词是如何评价宝玉的)

首页维修大全综合更新时间:2024-05-11 01:27:38

如何理解《西江月》中对宝玉的评价

红楼梦第三回《托内兄如海荐西宾 接外孙贾母惜孤女 》,贾宝玉正式出场,作者以史家之笔,后人之词为贾宝玉做了“开脸”,就是这两首《西江月》,这是《红楼梦》中重要诗词,因为这是对贾宝玉性格、处世、思想、处境、结果等总体评价,如果把贾宝玉看做作者自己,也可以当做作者的自我评价和定位,那它说的是什么,我们分析下。

  西江月之一:

  无故寻愁觅恨, --------------------多愁善感诗人情怀;

  有时似傻如狂; --------------------怪诞无章狂士风范;

  纵然生得好皮囊,-------------------表面是白生了一副好摸样,实则更隐含空有一个好资质(有相貌更有才智方面的。)

  腹内原来草莽。 --------------------表面是肚内空空,实则不然,而是所学所好与世不合,故只能当草莽看。

  潦倒不通庶务, --------------------不通俗务而潦倒;

  愚顽怕读文章; --------------------愚顽,愚者蠢也,认知上的错误,顽者,宁也,态度上的;表面是因为愚蠢顽固不读文章。其实是愚者也可当做痴也,顽者也可当做守(坚持)也,沉迷坚守自己的精神世界,宁死不读士大夫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行为性情乖戾

  那管世人诽谤! --------------------表面自责之语,不可教也。实则亦自得之语,终不改也。

  西江月之二:

  富贵不知乐业, --------------------实写,富贵的时候不知道经营(也含珍惜之意);

  贫穷难耐凄凉; --------------------这是前句的结果,因为不经营贫穷了无尽凄凉;

  可怜辜负好韶光,-------------------白了少年头

  于国于家无望。 --------------------儒家思想“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两者都做不到;

  天下无能第一, --------------------世俗之见,世俗之眼观之,实无能;然则果真如此?未必全是,一部红楼梦,雪芹若是无能,谁人堪之?

  古今不肖无双; --------------------同前句。

  寄言纨裤与膏梁:-------------------告诉后人;

  莫效此儿形状!---------------------还是自嘲自责自得之语,学之不宜(世俗上看学的确没好处),学之不易(你敢学吗?能守得这份清苦?),学之不得(你学能否学到?红楼梦不是谁都能写的)。

  这两首西江月是个连续,前一个是因后一个是果;前一个是心所选后一个是身所得,正因为他选择了魏晋竹林隐士之情,才有了南山东篱之望。从第二回贾雨村“正邪两赋论”看也是如此,他把贾宝玉归为受了正邪之气的人,里面提到的阮籍、陶潜、唐伯虎等都是一类,都是不合于世,恣情妄意,我行我素,为精神而活着的一类人。

  西江月很多人说寓贬于褒,其实我认为是有褒有贬,你从这两首词中可以感受到作者所受的压力,如“世人诽谤”;也能感受到作者的深深自责和惭愧,如“于国于家无望”,结合第一回作者自叙时“负罪固多”之语来看,不乏真情。但也能感受到作者的自得和“冥顽不灵”之处,如“那管世人诽谤”,这里很矛盾不过红楼梦本来就很矛盾,他讲的就是精神和现实,出世和入世的思想矛盾,而且我感觉曹雪芹一直思考着,而且矛盾着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