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意孤行
yī yì gū xíng
成语解释 不接受人家的劝告;顽固地坚持自己的主观意见去做(行:行动;做)。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酷吏列传》:“禹为人廉倨。为吏以来,舍无食客。公卿相造请禹,禹终不报谢,务在绝知友宾客之请,孤立行一意而已。”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贬义成语
成语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 偏正式成语
不听别人劝告的成语有:
【成语】: 固执己见
【拼音】: gù zhí jǐ jiàn
【解释】: 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
【出处】: 《旧唐书·李纲传》:“时左仆射杨素、苏威当朝,纲每固执所见,不与之同,由是二人深恶之。”《宋史·陈宓传》:“固执己见,动失人心。”
【举例造句】: 冯贵堂听父亲不赞成他的主张,他想到:“人,一上了年纪,就爱固执己见,偏重保守了!” ★梁斌《红旗谱》八�
【拼音代码】: gzjj
【近义词】: 一意孤行、自以为是、刚愎自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