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对话是全剧的一个大高潮,梅长苏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这一刻,之前的刮骨疗毒、阴谋算计,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在最后向梁王讨一个公道。是的,就是一个公道,他要为所有含冤而死的人翻案,为他们正名!
他没有问梁王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精于算计的梅长苏早已看破了这一切,并且在梁王不想承认的时候缓缓的揭开这层遮羞布。梁王称帝后早已忘记了曾经一起浴血奋战的兄弟,沉迷权势的他甚至连自己的亲儿子都可以下毒手。这样自断根基的王者迟早会被自己的愚蠢埋葬,他的结局也必然是众叛亲离。
最后一段谈话梅长苏确实还死去多年的亲人一个清白。但有谁能感觉到他在讲这段话时的面无表情和心灰意冷,大仇多年终得报,他却失去了太多太多,死去的亲人不可能再复活,自己也不是原来的自己,原本的热血少将军变成了精于算计、诡计多端的谋臣,甚至生命也将走到终点。付出了这么多,他其实已经太累了,很少有人会体会到他那时的情绪的,要不然最后边关告急,他可能就直接倒下了。
真的很佩服胡歌,各种情绪细节都演绎的很到位,值得大家对他的喜欢。
梁王:“为什么不等我死了,再给赤焰军翻案?”
梅长苏:“那不一样,因为对于祁王来说,不一样。
梅长苏:“那些死去的人,哪一个不是和陛下骨肉相连?难道不想看看谢玉的手书吗?祁王如何被害,不想看看吗?真的无关紧要吗?我可以念给你听。”
梁王:“不要念,我不想听。”
梅长苏:“是不想听呢,还是不敢听呢? 祁王死之前,念了三遍诏书,说,子不知父,父不知子。”
梁王:“祁王总顶撞我,大臣也都言必称祁王,那么,到底这是我的天下,还是他的天下呢?”
梅长苏:“这是天下人的天下,若无百姓,何来天子?若无社稷,何来主君?你心中,只有皇权,只有猜疑,哪里有天下?”
故事进行了最后,已经进入了大高潮时期。
可以这样说,编导们借最后的两个人的对话,来澄清我们心中的疑惑。
这是体贴的编导们在画重点了,我们一定要好好的看这一段儿。
首先,梅长苏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他的复仇,不是梁山好汉的那种快意恩仇,所以他否认了言侯的那种复仇方法,他所选择的路更难,他一定要揭出事情的真相,要让天下人都明白事情的真相,要翻盘,要让死去的人得到他们原本应有的东西,这样的复仇才是彻底的复仇,这也是我异常喜欢琅琊榜的原因。
第二,编导告诉我们当初冤案的最主要的原因。
岳飞之死,有人说过错在于秦桧,而实际不然,过错源头在于赵构。
成功之后,大杀功臣似乎是帝王们的通病。
因为只有他们才最真正的了解,坐到那个位子上有多么的爽,他们特别不愿意从那个位置上离开。
因为只有他们才最真正的了解,把他们扶持上去的力量有多么的强大。他们害怕这股力量有一天会成为一股反力量。
所以他们宁愿选择高处不胜寒,也会把自己忌惮的力量想方设法的除去。
父子亲人朋友在这个时候都不重要了,因为在和权力的PK中,这些东西全都会落了下风。
林帅是曾经扶他上去的那个力量。
他已经非常害怕,他害怕这只曾经扶起他的手,会把他推翻。
更何况这个时候又出现了一个新的敌人。
他自己的亲生儿子。
当一个人在政治上的呼声已经超过了君王的时候,这个人无论如何都已经很危险了。
剧中有一句话说得很对。
不是他有没有做的问题,而是他有没有做的能力的问题。
如果他拥有了这种能力,那么无论如何他都是危险的了。
梅长苏他们认为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梁王认为天下是自己的天下。
这是他们最根本的区别。
也就是说到底是民为贵,君为轻,还是民为轻,君为重。
对梁王来说,他们这样的一种理念是非常危险的。
金圣叹在总结写作十五法的时候,曾经说过有獭尾法,也就是说在别人以为他已经写完的时候,还要余波荡漾。
金殿那一段儿激烈的戏过了之后,梁帝和梅长苏的这段对话,属于高潮之后的深刻思索。
这段话让这部戏上了一个台阶。
真的很敬佩作者的深度。
真的很喜欢梅长苏和梁帝的这段儿精彩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