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埙?
埙是中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大约有7000年的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时期,埙的演奏就很盛行,延续至今。
古书《尔雅》注:“埙,烧土为之,大如鹅子,锐上平底,形如枰锤,六孔,小者如鸡子”。
最初埙大多是用石头和骨头制作,后来发展成为陶制,形状也有多种,如扁圆形、椭圆形、球形、鱼形、梨形等,其中以梨形最普遍。
埙在古代用陶土烧制而成,是一种吹奏乐器,它的音色朴拙抱素,独为天籁,在世界原始艺术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埙的音色
埙在秦以前,主要用于祭祀活动的演奏。秦汉以后,多用于宫廷音乐的演奏。吹出的曲子大多音色古朴醇厚,低沉悲壮,多用于诙谐、幽默、低沉、哀怨的乐曲中。
埙曲,是我国最古老的曲种,主要发展阶段在商周时期,故其音色有商周时代特有的精神气质:古朴、浑厚、低沉、沧桑、神秘、哀婉。所以,埙特别擅长表现哀怨之情和制造肃穆、旷古、凄厉的艺术效果。
到了现代,在演奏家的改进下,埙的表现力不断丰富,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学习埙。埙能奏出大地的吟唱、天籁的绝响,更能表现出人们远离尘世的心愿,达到至纯至美的精神境界,为历代文人所喜爱。
现有的埙曲有:《楚歌》、《妆台秋思》、《风竹》、《伤别离》等。埙的声音特色纯洁自然犹如天籁之音,具有一种独特的音乐品质。埙的音色,幽深、悲凄、哀婉、绵绵不绝,表现出一种神圣、典雅、神秘、高贵的精神气质。
三、埙的声音表现力
古人将埙的音色誉为立秋之音,这种声音能将我们带入到令人神往的艺术境界:秋天是金黄色的,是冷静的,是令人深思的,时光的流逝,又有一种淡淡的悲凄和伤感。秋风扫落叶的情景,又使人平添几分愁绪。这就是埙的声音特色,这就是立秋之音。
埙,其声浊而喧喧然,其声悲而幽幽然,声音哀婉不绝,悲凄而幽深,寄托了古代文人无法挽回时光流逝的失落感。
埙是一件能够抒情的乐器,是能够沉思的乐器,是能够怀古的乐器。古人评价埙“质厚之德,圣人贵焉”。
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乐器,没有之一。现在出土的最古老的乐器,在原始社会就出现了。埙的音色远古、苍凉,有一种悲壮的情怀,现代人丰富了埙的音域,改进了演奏技法,使得旋律更加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