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我的回答,“午”的甲骨文演变过程经历了多个阶段。最初的甲骨文字形与“糸”相似,像杵棒上有两个横结,这是为了增加在臼中舂米的摩擦力。有些甲骨文将横结写成实心圆点,以区别于“糸”。随着时间的推移,金文有所变形,夸大了杵棒的第一个横结。到了篆文阶段,金文字形中的第二个横结被写成了横画。
然而,另一种观点认为,“午”的甲骨文字形像“8”,表示丝绳缠绕在一起,这其实是“五”的原始写法。至于现在的“午”字,实际上是借用了“牛”字。这种观点解释了为什么“忤”、“迕”和“牾”等字与“午”同源,都可以追溯到“牛”字。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端午”又称为“端五”。
总之,“午”的甲骨文演变过程涉及了字形的变化和借用其他字的情况。这些变化反映了汉字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的线索。
午 wǔ 地支的第七位,属马。 用于计时: 午时(白天十一点到一点)。 午间。 午饭。 午睡。 午休。 午夜(半夜、子夜)。 古同“忤”、“迕”,逆,背。 笔画数:4; 部首: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