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普通话读音为hù,“沪”的基本含义为古代称松江的下游,在今中国上海市;引申含义为捕鱼的竹栅。
“沪”读音为:[ hù ], 部首:氵 笔画:7 五行:水 五笔:IYNT
基本解释:
1. 〔沪渎〕古代称松江的下游,在今中国上海市。
2. 中国上海市的别称(相传境内的吴淞江就是古代的“沪渎”,因而得名)。
该字可组词: 沪渎 鱼沪 沪江 渔沪 沪上 深沪 沪书 沪渎垒等
“沪”名称的由来:
上海,简称"沪",别称"申"。大约在六千年前,现在的上海西部即已成陆,东部地区成陆也有两千年之久。相传春秋战国时期,上海曾经是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邑,故上海别称为"申"。公元四、五世纪时的晋朝,松江(现名苏州河)和滨海一带的居民多以捕鱼为生,他们创造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叫"扈",又因为当时江流入海处称"渎",因此,松江下游一带被称为"扈渎",以后又改"扈"为"沪"。
2. 上海之称始于宋代,当时上海已成为我国的一个新兴贸易港口,那时的上海地区有十八大浦,其中一条叫上海浦,它的西岸设有上海镇。1292年,上海改镇为县。这是上海这一名称的由来。1949年,上海设为直辖市。
古时,上海地区的渔民发明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扈”,当时还没有上海这一地名,因此,这一带被称为“沪渎”,故上海简称“沪”。春秋战国时上海是楚春申君黄歇封邑的一部分,故上海别称“申”。
故上海简称“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