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兵必胜成语典故(哀兵必败和哀兵必胜哪个更有道理)

哀兵必胜成语典故(哀兵必败和哀兵必胜哪个更有道理)

首页维修大全综合更新时间:2024-06-05 11:56:09

哀兵必胜成语典故

释义

指悲愤满腔的军队勇于抗敌,一定能打胜仗。

出处

《老子》第六十九章:“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例句

抗日战争的胜利,就是哀兵必胜的一个典型例证。

成语出处

原文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州。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春秋·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九章)

典故一

著名的官渡之战就是典型的以少胜多的例子。官渡之战中,曹操的士兵少,粮草不济,本来在战争中处于劣势。可是曹操不断鼓舞士气。同时袁绍轻敌,骄傲自负,不仅使得自己乌巢粮草被烧,也使得自己在官渡之战中大败。

这说明心态对战争的影响实在太大,一个人在工作和生活中也是这样的,时刻注意自己的不足,保持跌入低谷也不放弃的斗志,只有这样才能赢得精彩的人生。这就是哀兵必胜这个成语告诉我们的

典故二

越王勾践的故事,四九六年,当越王勾践即位不久,即打败吴国。两年后,吴王夫差攻破越都,勾践被迫屈膝投降,勾践自战败以后,时刻不忘会稽之耻,日日卧薪尝胆,使越国力渐渐恢复起来。

可是吴王对此却毫不警惕。四八二年,吴王夫差为参加黄池之会,带领精锐部队倾巢而出,仅使太子和老弱之兵留守国家。越王勾践大败吴国军队,夫差不得已而与越议和。

前四七三年,越军再次大破吴国,吴王夫差求降不得而自杀,吴国灭亡。面对失败和耻辱,越王勾践经过长期的努力终于东山再起。洋洋得意容易使人骄傲自满,从而走向失败的深渊。

哀兵必胜原意是力量相当的两军对阵,悲愤的一方获得胜利,后指因受欺侮而奋起抵抗的军队,必定能取胜。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