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香型白酒酒酿造的基本工艺为:“12987”酿造工艺,即端午制曲、重阳下沙、1年生产周期、2次投料、9次蒸煮、8次发酵、7次取酒。
1、原料粉粹
酱香型白酒生产把高粱原料称为沙。在每年大生产周期中,分两次投料,第一次投料称下沙,第二次投料称糙沙。
投料后需经过八次发酵,每次发酵一个月左右,一个大周期约10个月左右。
由于原料要经过反复发酵,所以原料粉粹有一定比例,下沙整粒与粉粹之比为80%比20%,糙沙整粒与粉粹之比为70%比30%。且下沙和糙沙的投料量分别占投料总量的50%。
为了保证酱酒酒质的纯净,酱香型白酒在生产过程中基本上不加辅料,其生产过程的疏松作用主要靠高粱原料粉粹的粗细来调节。
2、大曲粉粹
酱香型白酒是采用高温大曲产酒生香,高温大曲的糖化发酵力较低,故需根据原料粉粹的粗细程度来决定大曲的粉碎程度,大曲粉粹越细越利于糖化发酵。
3、下沙
酱酒生产的第一投料称为下沙,一般都是在重阳节前后进行。每甑投高粱350kg,占总投料量的50%。
A、泼水堆积
下沙时先将粉粹后的高粱泼上发粮水(原料量50%左右的90℃以上的热水),泼水时边泼边拌,使原料吸水均匀。也可将水分成两次泼入,每泼一次,翻拌三次。注意防止水的流失,以免原料吸水不足。然后加入5-7%的母糟(上一年最后一轮发酵出窖后不蒸酒的优质酒醅)拌匀,发水后堆积润料10h左右。
B、蒸粮(蒸生沙)
先在甑篦上撒上一层稻壳,上甑采用见汽撒料,在1小时内完成上甑任务,圆汽后蒸料2-3小时,约有70%左右的原料蒸熟,即可出甑,不应过熟。出甑后再泼上量水(原料量12%左右的85℃以上的热水)。
C、摊凉加尾酒
泼水后的生沙,经摊凉、散冷,并适量补充因蒸发而散失的水分。当品温降低到32℃左右时,均匀加入酒度为30°的尾酒(由上一年生产的丢糟酒和每甑蒸得的酒头经过稀释而成的)。
D、堆积加大曲
当生沙料的品温降到32℃左右时,加入大曲粉,加曲量控制在投料的10%左右。加曲粉时应低撒扬匀。拌和后收堆,品温为30℃左右,堆要圆、匀,冬季较高,夏季较矮,堆积时间为4-5天,待品温上升到45-50℃时,可用手插入堆内,当取出的酒醅具有香甜味时,即可入窖发酵。
E、入窖发酵
堆集后的生沙酒醅经拌匀,并在翻拌时加入次品酒2.6%左右,然后入窖,待发酵窖加满后,用木板轻轻压平醅面,并撒上一薄层稻壳,最后用泥封窖,发酵30-33天,发酵品温变化控制在35-48℃之间。
5、二次投料
酱酒生产的第二次投料称为糙沙,时间一般为下沙入窖发酵一个月之后。
A、开窖配料
把发酵成熟的生沙酒醅分次取出,每次挖出半甑左右,与粉碎并泼发粮水后的高梁粉拌和。
B、蒸酒蒸粮
将生沙酒醅与糙沙粮粉拌匀,装甑,混蒸。首次蒸得的酒称生沙酒,出酒率较低,而且生涩味重,生沙酒经稀释后全部泼回糙沙的酒醅,重新参与发酵。这一操作称以酒养窖或以酒养醅。混蒸时间需达4-5小时,保证糊化柔熟。
C、下窖发酵
把蒸熟的料醅扬凉,加曲拌匀,堆集发酵,工艺操作与生沙酒相同,然后下窖发酵。应当说明,酱香型白酒每年只投两次料,即下沙和糙沙各一次,以后六个轮次不再投入新料(但需要加曲),只将酒醅反复发酵和蒸酒。
D、蒸糙沙酒
发酵一个月后,即可开窖酒(烤酒)。因为窖容较大,要多次蒸馏才能把窖内酒醅全部蒸完。为了减少酒分和香味物质的挥发损失,必须随起随蒸,当起到窖内最后一甑酒醅(香醅)时,应及时备好需回窖发酵并已堆集好的酒醅,待最后一甑香醅出窖后,立即将堆集酒醅入窖发酵。
蒸酒时应轻撒匀上,见汽上甑,缓汽蒸馏,量质摘酒,分等存放。
酱香型白酒的馏酒温度控制较高,常在40℃以上,这也是它“三高”特点之一,即高温制曲、高温堆集、高温馏酒。
糙沙香醅蒸出的酒称为“糙沙酒”。酒质甜味好,但冲、生涩、酸味重,它是每年大生产周期中的第二轮酒,也是需要入库贮存的第一次原酒。
糙沙酒头应单独贮存留作勾兑,酒尾可泼回酒醅重新发酵产香,这叫“回沙”。
E、取酒回沙
糙沙酒蒸馏结束,酒醅出甑后不再添加新料,经摊凉,加尾酒和大曲粉,拌匀堆集,再入窖发酵一个月,取出蒸酒,即得到第二轮酒,也就是第二次原酒,称“回沙酒”,此酒比糙沙酒香,醇和,略有涩味。
以后的几个轮次均同“回沙”操作,分别接取三、四、五次原酒,统称“大回酒”,其酒质香浓,味醇厚,酒体较丰满,无邪杂味。第六轮次发酵蒸得的酒称“小回酒”,酒质醇和,糊香好,味长。第七次蒸得的酒为“枯糟酒”,又称追糟酒,酒质醇和,有糊香,但微苦、糟味较浓。第八次发酵蒸得的酒为丢糟酒,稍带枯糟的焦苦味,有糊香,一般作尾酒,经稀释后回窖发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