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来自湖北烈山、今湖北随洲。炎帝,神农氏(有说为神农后人)部落首领的名称因以火德王,故称炎帝,其为中国传说时代(或称上古时代),约西元前三、四千年,今陕西、湖北一带姜氏族部落的共主,据传出生於烈山,所以炎帝之后又称烈山氏。相传炎帝牛首人身,他亲尝百草,发展用草药治病;
他发明刀耕火种创造了两种翻土农具,教民垦荒种植粮食作物;他还领导部落人民制造出了饮食用的陶器和炊具。炎帝对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衍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制耒耜,种五谷,奠定了耒耜的使用和种五谷,解决了民以食为天的大事,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人类由原始游牧生活向农耕文明转化创造了条件。
2、立市廛,首辟市场。据《周易·系辞下》载,神农"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神农发明的以日中为市,以物易物的市场是中国货币,商业发展的起源和基石。
3、治麻为布,民着衣裳。原始人本无衣裳,仅以树叶,兽皮遮身,神农教民麻桑为布帛后,人们才有了衣裳,这是人类由朦昧社会向文明社会迈出的重大一步。
4、作五弦琴,以乐百姓。据《世本·下篇》载,神农发明了乐器,他削桐为琴,结丝为弦,这种琴后来叫神农琴。神农琴“长三尺六寸六分,上有五弦:曰、宫、商、角、徵、羽”。这种琴发出的声音,能道天地之德,能表神农之和,能使人们娱乐。
5、削木为弓,以威天下。神农始创了弓箭,有效地防止了野兽的袭击,有力地打击了外来部落的侵犯,保卫了人们的生命安全和劳动成果。
炎帝的称谓与火有关,与原始祭祀有关系。史料上是这样阐述的:《帝王世纪》记:“神农氏,姜姓也,人身牛首,长于姜水,有圣德,以火德王,故号炎帝。”《说文解字》解释为“炎,火光也。”《玉篇》解释为:“炎,热也,焚也。”即长于焚烧。原始农业离不开火耕这个辅助手段。火耕又称烈山,是指上古的人们割山边灌草,搜集可以燃烧的物体,砍伐林木,放火烧山,浓烟滚滚,火光熊熊,待烟飞灰灭,撒种盖土。经过天泽雨润,寒暑交替,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神农氏带领族民收获庄稼当做食物。实际上灰是一种肥料,上古的人们似是而非而矣。
第二种说法“炎帝”是一个部落的名称,是一个官职的名称。《左传?昭十七年》记:“炎帝神农氏双火纪,故为火师而化名。”炎帝称号的确立,标志着由血缘关系维系亲情纽带的神农氏族已经发展成为具有管理职能的炎帝部落,而炎帝部落首领类似酋长即公职名称。
神农氏号称炎帝,与祭祀有关的原因是上古的人们不能战胜自然,常受瘟疫、疾病、饥寒、自然灾害的侵袭,因此祈求神灵保佑平安,帮助先民们战胜无法预料而又无法抵御的灾祸,祭祀也就同领导生产、对外战争一样,成为本部落的一件大事。霍彦儒、郭天祥教授在《炎帝论中》说:“这种隆重的祭祀活动常常由部落首领主持,相沿日久就形成一个崇高的概念:帝,用以配有功德的首领。”《史记?三皇本纪》说:“炎帝神农氏,双其初为田事,故为腊祭,双牟取以天地。”班固说:“德合天地称帝”,“帝者,禘也,
象可承也。”就是说,帝就是象征着可双承天之运,降福于人间。于是帝的尊号也就随之产生了。
《说文》云:炎者,火光上也,从重火,即火焰上升为炎。“帝者,禘也”。由于火与禘对原始先民十分重要,于是便把它们加之于姜炎首领或代表之身,称之为“炎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