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习性及筑巢方式

蜜蜂习性及筑巢方式

首页维修大全综合更新时间:2023-10-01 07:37:55

蜜蜂习性及筑巢方式

蜜蜂的生活习性

1、多食性,即在不同科的植物上或从一定颜色的花上(不限植物种类)采食花粉和花蜜,如意蜂和蜜蜂。

2、寡食性,即自近缘科、属的植物花上采食,如苜蓿准蜂。

3、单食性,即仅自某一种植物或近缘种上采食,如矢车菊花地蜂。蜜蜂各种类采访的花朵与口器的长短有密切关系:例如隧蜂科、地蜂科、分舌蜂科等口器较短的种类采访蔷薇科、十字花科、伞形科、毛茛科开放的花朵;而切叶蜂科、条蜂科和蜜蜂科的种类由于口器较长,则采访豆科、唇形科等具深花管的花朵。

4、寄生性,雌蜂不筑巢,在寄主的巢内产卵。幼龄幼虫一般具有大的头和上颚,用以破坏寄主的卵或幼龄幼虫。蜜蜂的筑巢本能复杂,筑巢地点、时间和巢的结构多样。筑巢时间一般在植物的盛花期。根据筑巢的地点和巢的质地,可分为以下几类:

①营社会性生活的种类以自身分泌的蜡作脾,如蜜蜂属、无刺蜂属、麦蜂属等。巢室为六角形。

②在土中筑巢的种类最多,巢室内部涂以蜡和唾液的混合物,以保持巢室内的湿度。

③利用植物组织筑巢的更为多样,例如切叶蜂属可把植物叶片卷成筒状成为巢室,置放于自然空洞中;黄斑蜂属利用植物茸毛在茎上作成疣状的巢;芦蜂属和叶舌蜂属在枯死的植物茎干内筑巢;熊蜂属的一些种类在树林的枯枝落叶下营巢;木蜂属在木材中钻孔为巢,等等。

④其他如石蜂属利用唾液将小砂石粘连成巢,壁蜂属在蛞蝓壳内筑巢等等。

5、社会性

蜜蜂过群居生活,蜜蜂群体中有蜂王、工蜂和雄蜂(Drone)三种类型,群体中有一只蜂后(有些例外情形有两只蜂后),1万到15万工蜂,500到1500只雄蜂。蜜蜂为取得食物不停的工作,白天采蜜、晚上酿蜜,同时替果树完成授粉任务,为农作物授粉的重要媒介。

雌蜂和雄蜂生活在同一巢中,但在形态、生理和劳动分工方面均有区别。雌性个体较大,专营产卵生殖,雄性比雌性小,专司交配,交配后即死亡;工蜂个体较小,是生殖器发育不全的雌蜂,专司筑巢、采集食料、哺育幼虫、清理巢室和调节巢湿等。意蜂和蜜蜂都是社会性种类。此外还有熊蜂属、热带无刺蜂属、麦蜂属等。

在蜜蜂社会里,它们仍然过着一种母系氏族生活。在它们这个群体大家族的成员中,有一个蜂王(蜂后),它是具有生殖能力的雌蜂,负责产卵繁殖后代,同时“统治”这个大家族。蜂王虽然经过交配,但不是所产的卵都受了精。它可以根据群体大家族的需要,产下受精卵工蜂喂以花粉、蜜蜂21天后发育成雌蜂(没有生殖能力的工蜂);也可以产下未受精卵,24天后发育成雄蜂。当这个群体大家族成员繁衍太多而造成拥挤时,就要分群。分群的过程是这样的:由工蜂制造特殊的蜂房 ——王台,蜂王在王台内产下受精卵;小幼虫孵出后,工蜂给以特殊待遇,用它们体内制造的高营养的蜂王浆饲喂,16天后这个小幼虫发育为成虫时,就成了具有生殖能力的新蜂王,老蜂王即率领一部分工蜂飞去另成立新群。中华蜜蜂Apis cerana Fabr.和意大利蜜蜂A. mellifera L.都是普遍饲养的益虫,在饲养过程中,新蜂王出世后就要人工替它分群,否则会有一个蜂王带领一批工蜂离开蜂巢飞走而损失蜂群的生产力。

蜜蜂筑巢方式

蜜蜂不仅十分勤劳,而且还是一个高明的建筑师,它的筑巢技能常令人叹为观止。从教学角度来看,如果整个平面都由正多边形来铺满,那么,只有正三角形、正六边形和正方形这三种图形可以完成。然而,蜜蜂在建筑蜂房时,正是选择了角数最多的正六边形。整个蜂房由无数个正六棱柱状的蜂巢组成,紧密而有序地排列在一起。这种结构不仅非常符合实际需要,而且还十分精巧奇妙。

长期以来,蜜蜂筑巢的技能引起了许许多多科学家的注意。早在2200多年前,古希腊数学家巴普士就仔细地观察并研究了精巧奇妙的蜂房结构。在其著作《数学汇编》中,巴普士这样写道:“蜂房里到处是等边等角的正多边形图案,非常匀称规则。”而著名的天文学家开普勒也曾经说过:“这种充满空间的对称蜂房的角,应该与棱形12面体的角相同。”法国天文学家马拉尔弟则亲自测量了很多的蜂房,结果发现:每个正六边形凤巢的底,均是由3个完全相同的棱形拼成的;同时,他还测量出每个棱形的的锐角均为70度2分,钝角都是109度28分。

18世纪初,法国哲学家列奥缪拉提出这样一个设想:以这样的角度建造起来的蜂房,应当是相同容积中最省材料的。为了证实自己的这个猜测,列奥缪拉便向巴黎科学院院士、瑞士数学家克尼格请教。克尼格用高等数学的方法对这个数学上的极位问题做了大量计算,最后的结论是要建造出相同容积中最省材料的蜂房,每个棱形的锐角应为70度34分,钝角应该为109度26分。这个结论与蜂房的实际数值仅差2分,这么小的误差当然可以忽略不计了。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