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籍中关于矿石的记载有很多,其中最早的是《山海经》和《尚书·禹贡》。《尚书·禹贡》记述金属矿物6种,非金属矿物与岩石12种,合计18种。 《山海经》中有大量的矿物记载,提及矿物产地300余处,有用矿物达七八十种,并把它们分成金、玉、石、土4类。
中国古代有比较系统的探矿理论。最著名的是战国时期的《管子·地数篇》。它总结了一些矿床中矿物的分布规律,指出可以根据矿苗和矿物的共生关系来寻找矿床。
书中说道:“山,上有赭者,其下有铁;上有鈆(“鈆”是“铅的异。体字——引者注)者,其下有银,一日上有鈆者,其下有鈆银;上有丹砂者,其下有拄金:上有慈石者,其下有铜金。此山之见荣者也。”又说:“上有丹砂者,下有黄金,上有慈石者,下有铜金,上有陵;石者,下有鈆、锡、赤铜:上有储者,下有铁。此山之见荣者也。”所谓“山之见荣”,就是矿苗的露头,此外,在唐代张守节的《史记正义》中,所引《管子》文字略有不同:“山上有赭,其下有铁;山上有铅,其下有银;山上有银,其下有丹:山上有磁石,其下有金也。”
上引三段文学互有出入,夏湘蓉等把它们归纳成六条,称作“管子六条”:第一,山上有赭,其下有铁;第二,山上有磁石,其下有铜金:第三,山上有铅,其下有银;第四,山上有丹砂,其下有黄金,第五,山上有陵石,其下有铅、锡、赤铜;第六,山上有银,其下有丹。六条中,第一、二两条是三段文字所共有。第三、四两条是两段文字所共有。第五、六两条却是一殷文字仅有的。“管子六条”包括铁、铜、锡、铅、金、银、汞七种金属矿产,分组说明它们的上下关系,是西汉以前找矿莱扩卖践中得出伪经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