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杂剧的直接渊源是在宋杂剧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元杂剧的历史背景与现状)

元杂剧的直接渊源是在宋杂剧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元杂剧的历史背景与现状)

首页维修大全综合更新时间:2024-06-20 15:36:32

元杂剧的直接渊源是在宋杂剧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杂剧是宋金就已存在的艺术形式,但到元代才发展成完备的戏曲形式。一方面因为新理论的传播、视野的开阔而呈现出新的面貌;另一方面则在前人的基础上取得了重要进展。

元杂剧是我国各种表演艺术长期发展的结果,比如汉代的百戏、南北朝的踏谣娘、南北朝和隋唐时代的乐舞大面、唐代的参军戏等等,从多方面推动着戏曲的诞生。

元杂剧的创作大致可分为初、中、晚三个时期。

初期:自蒙古灭金至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三十一年(1234——1294)。元杂剧在宋杂剧、金院本、诸宫调的基础上形成,经过初步的发展,从忽必烈经略汉地便进入了繁盛时期。

关汉卿、白朴、高文秀、石君宝、马致远(前期)、纪君祥等作家创作了许多优秀的剧作。元初期的这些作家一方面经历了朝代鼎革的社会大变动,无论从国家的角度,还是从个人的角度,都历尽沧桑。另一方面则大多和艺人有相当密切的关系,有的更“躬践排场”,亲自参加演出。

正是这批经历了世事沧桑的作家,他们创作出了中国戏剧史、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真正具有悲剧精神的文学作品。《窦娥冤》、《梧桐雨》、《赵氏孤儿》、《汉宫秋》等悲剧经典都是这个时期的产物。元初期的杂剧作家以本色派为主。元杂剧语言的本色传统由此奠基,并深刻影响了以后的戏曲创作。

中期:自元成宗铁穆耳元贞元年至元文宗图帖睦尔至顺三年(1295—1332)。这一时期元杂剧继续保持创作的繁荣,但在思想内容、艺术风格上呈现出不同于初期的特色,文人色彩进一步加强。

爱情剧更多关注感情本身,王实甫的《西厢记》、郑光祖的《倩女离魂》、乔吉的《扬州梦》、《金钱记》、《两世姻缘》等。

神仙道化剧在创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马致远在元贞时和李时中、花李郎、红字李二合写《黄粱梦》,此后又接连写出《陈抟高卧》、《任风子》等神仙道化剧,显示了中期创作的变化,反映了这一时期部分知识分子对精神归宿的思考。文人事迹剧则进一步融入了新的时代内容,传达着当时文人的感慨,郑光祖的《王粲登楼》。

这一时期杂剧作品的艺术风格的变化也较明显,杂剧作家中文采派占据主导地位。文采派作家首推王实甫。明代朱权《太和正音谱》称:“王实甫之词,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极有佳句,若玉环之出浴华清,绿珠之采莲洛浦。”对他的语言风格、行文的特色和词句的美丽,都给予高度评价。

郑光祖深受明代人推重,他的曲文写得俊美、蕴藉、有意境,王国维《宋元戏曲考》说他“清丽芊绵,自成磬逸,不失为第一流”。乔吉的曲文亦以艳丽、奇俊、蕴藉著称。

晚期:元顺帝贴睦尔统治时期(1333—1368)。元杂剧发展的晚期,剧作家大多活动于今天浙江省和江苏省长江以南的地区。这时在东南沿海地区,南戏出现了新的繁荣局面。杂剧与南戏并行的结果促进了戏曲的嬗变,南戏与北杂剧相互交流,孕育了中国戏曲的转机,明代杂剧的变化、传奇的兴盛均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

晚期的杂剧创作没有可以和初、中期相比的作家、作品,但从现存剧目看,此时的剧坛亦有自己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内容上的道德色彩;形式上的追求离奇;语言上的以本色为主以及南戏与北剧的交流。

即元杂剧,是在前代戏曲艺术,即在宋杂剧和金院本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元杂剧是一种新的戏剧。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