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
zú
①<名>脚。《劝学》:“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②<名>动物的脚。《核舟记》:“细若蚊足,钩画了了。”
③<名>器物的支撑部分。《赤壁之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
④<形>充足。《赵威后问齐使》:“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补不足。”
⑤<形>满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兰亭集序》:“快然自足。”
⑥<副>足够。《鸿门宴》:“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赤壁之战》:“兵精粮多,足以立事。”
⑦<副>值得。《桃花源记》:“不足为外人道也。”《〈论语〉十则》:“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足下】⒈称对方的敬词。战国时多称诸侯国国君为足下。⒉脚下;立足的地方。
足[ zú ]
〈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方口象膝,下面的“止”即脚,合起来指整个脚。本义:脚)
2. (同本义。秦汉以前,“足”和’趾”都表示“脚”;“脚”表示小腿。魏晋以后,三者都表示脚,但在书面语中,多用“足”)
足,人之足也,在下,从止口。——《说文》。按,膝下至跖之总名也。从止,即趾字,从口,象膝形。
震为足。——《易·说卦》
足恭而口圣。——《大戴礼记》
手足胼胝,面目黧。——《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折臂断足。——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东坡现右足。—— 清· 魏学洢《核舟记》
鲁直现左足。
细若文足。
3. 支撑器物的脚
鼎折足,覆公餗。——《易·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