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鼓励提问。
“这是为什么呢?”在孩子四五岁刚学会熟练表达的时候,很多父母遭遇十万个、百万个、千万个、万万个“为什么”的连环攻击。许多问题非常无厘头,或者让你一时无从答起——“车轮为什么是圆的”“人为什么有身体”“爸爸为什么是爸爸?”
第二,思想碰撞。
在孩子们八、九岁的时候,胡泳教授就开始定期召开家庭会议,邀请孩子们一起,在客厅的桌面上交流生活中的种种议题。既有大人的议题,也有孩子们的议题,比如:电子设备的使用规则、家务劳动参与的重要性、影像的利弊、广告和网红对生活的影响……从日常琐事到公共话题,从小家到社会,包罗万象。
孩子们在畅所欲言和交流碰撞中,自然而然便明白了“凡事需讲道理”,耳濡目染了理性分析和逻辑思维的魅力。
第三,亲子共读。
读书会制度也很早就在这个家庭里确立了下来。从《绿拇指男孩》《格林童话》到《纳尼亚传奇》《杀死一只知更鸟》,从床边絮语、微信语音到喜马拉雅电台,与孩子一起读书是胡泳教授最为珍视的家庭瞬间。
他和孩子们一起讨论绿山墙上的安妮的性格魅力、哈利·波特带来的“既悲伤又高兴的感觉”,更引导他们思考读书的方法和深层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