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称 鹞,鸢,木鹞,风鸢,纸鸢。风筝,亦称风琴、纸鹞、鹞子、纸鸢,闽南语称风吹(白话字:Hong-chhoe)。古代称之为“鹞”,北方谓之“鸢”。风筝是一种比空气重的,能够借助风力在空中漂浮的制品。晚唐,人们在纸鸢上加哨子,其鸣如筝如琴,故称“风筝”或“风琴”。现代以风筝作为统称,包括没有哨子的纸鸢。
鹞”及“鸢”都是鹰类猛禽,古代把风筝曾叫做“纸鹞”或“纸鸢”,是因为风筝最早的造型是用绢或纸做成鹰,放飞时真的像一雄鹰在空中翱翔呢!香港现仍有“纸鸢”叫法,显然是来自古语。风筝又称纸鸢,也有人称鹞子,古书上有“鲁班削竹为鹊,成而飞云”和“公输般变木鸢,以窥宋城”的记载,说明风筝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经过上千年的演变和发展,无论是工艺造型,还是艺术特色,都充分表现了人们的艺术情趣和美好向往,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乡土生活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