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礼乐各指什么(礼乐制度通俗理解有哪些)

儒家的礼乐各指什么(礼乐制度通俗理解有哪些)

首页维修大全综合更新时间:2024-07-11 23:03:39

儒家的礼乐各指什么

周公在“分邦建国”的基础上“制礼作乐”,总结、继承、完善,从而系统地建立了一整套有关“礼”“乐”的完善制度。

礼乐制度是以乐从属礼的思想制度。以“礼”来区别宗法远近等级秩序,同时又以“乐”来和同共融“礼”的等级秩序,两者相辅相成。在统治阶级内部所设定的等级具体表现为“天子八佾,诸公六,诸侯四”。古代舞队的行列,八人为一行,叫一佾。按周礼,天子的舞队用八佾(即六十四人),诸公六佾,诸侯四佾,士二佾。这样,阶层不同从而使用舞队人数的不同,是为了给人们灌输君权至上无人能与之相抗衡的等级秩序思想。

在儒家礼乐文化中,“礼”是从外部对社会各阶层人们在行为和思想方面进行教化、约束和规范,“乐”则与礼相辅相成,从内心感化、诱导人们对“礼”的认同。“礼乐”配合,以维持整个社会秩序的稳定。在当代中国,我们应该批判继承儒家礼乐文化:一方面和谐是礼乐文化的基本精神,因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可从礼乐文化的和谐精神中获得文化资源;另一方面重德治轻法治是礼乐文化的重要特征,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可从礼乐文化的德治原则中获得经验和教训。

儒家的礼乐思想是指:主张以“礼”确定人的社会身份与规范人的行为;以“乐”陶冶人的心性与沟通人的感情。

儒家孔子认为礼乐教化可以使国家组织和社会关系达到一种有序和谐的协调状态,儒家这种思想与价值取向,对今天和谐社会建设富有启示。礼教主要从外规范和疏导人们的行为,乐教则从内陶冶和沟通人们的情感。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在鲁国讲学,以“诗、书、礼、乐、易、春秋”之六经为经典,奠定儒家的最早起源。

其中:“易为群经之首”,它是关于如何认识天命的重要哲学典籍,西周开创时曾对夏商的“卜问”方式总结和推演发展,形成“天命”的观念,总结为周易,孔子则进一步为其作上注解,成为儒家的易,它是理解其他经书的基础。

诗、书、礼、乐分别为为上古三代的诗文、史书、德训规章、祭祀仪乐的收录,它们是在西周之前的就存在的典章制度,包含了最早的祖先信仰和礼乐文化,孔子为它们加上注解。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