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是马克思的主要著作,是马克思用毕生精力创作出来的一部伟大的科学巨著:
全书共4卷,370万字,其中:第一卷 88.1万字;第二卷 50.9万字;第三卷 90.5万字;第四卷 140.5万字。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以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作为指导,通过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并使唯物史观得到科学验证和进一步的丰富发展。
《资本论》的理论部分一共三卷,围绕“资本”层层展开。《资本论》第一卷的副标题是“资本的生产过程”,由7篇25章组成。在第一卷里,马克思研究了商品、货币,确立了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合乎逻辑地得出了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一极是财富的积累,另一极是贫困的积累,以及剥夺剥夺者,建立“自由人联合体”的历史结论。
《资本论》第二卷的副标题是“资本的流通过程”。这一卷首先研究的是资本的三种形态,即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循环。资本正常循环的条件是三种资本形态在时间上的继起、在空间上的并存。其次是“资本周转”,研究如何提高预付总资本的周转效率或使用效率。最后是“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研究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的单个资本的总和,即社会总资本在什么条件下才能顺利地卖出和买进。社会总资本顺利进行再生产的条件,也叫作马克思经济学的实现论。
《资本论》第三卷的副标题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由7篇共52章组成。第三卷研究了价值如何转化为生产价格,剩余价值如何转化为利润,以及利润如何转化为平均利润,研究了剩余价值的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