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种、撑拔式(又叫混元桩、浑圆桩、太极桩)
两脚左右分开,约同肩宽,两膝下蹲保持弯曲,弯曲程度由二三厘米开始逐渐增加,以不产生过度疼痛为限。两肘抬起,离开两肋、两手摆在乳上、肩下部,呈抱物状,肩部放松,不要用力。两手相距在30cm左右,距胸20cm左右,手稍有内扣之意,头要正,项要直。不要低头,不要弯腰,不要挺腹。两眼平视前上方,使外耳廓、肩关节、髋关节、踝关节的垂直连线与地平面成90角为原则,自然呼吸。
第2种、叉腰式(休息式)
两手反背贴腰,臂半园,腋半虚,身躯挺拔、正直。
其他要领与撑拔式相同。
第3种、扶按式(又称扶助式)
自然站立于椅背后或栏杆、其他扶按物体,两脚与肩同宽,两手扶按在椅背上。也可身向前扶,腿向后靠。两手扶按在桌上、栏杆上均可。
第4种、丁八式(又称小步桩)
两足呈稍息姿势站立向外方移出5cm——10cm,脚保持半丁半八字状。身体微斜,身向后坐,两腿微微弯曲,前脚足跟离地,膝盖前顶。全身重量保持前四后六之比。两手抬起,约同肩平,屈肘环抱,手心向内或向前方,十指分开,松肩撑肘,目视前方。
第5种、伏虎式(又称大步桩、伏虎桩)
两脚前后大叉步分开,前脚掌踏地,足跟微起,膝盖前顶零向内挟而提肛,身向后靠而下坐,腿部力向上拔。两手前后分开、抬在胸前肩上部、手心向前呈推托状或两手向下放在腹部两侧,手心向下如伏按老虎头、臀状。
第6种、降龙式(又称反步桩、降龙桩)
两脚前后大叉步分开,前脚掌向外方拧转,脚跟向里,膝弯曲;后腿伸直,脚跟不要离开地面。上身前伏,重量多放前腿,形成前六后四之比,逐渐增加为前七后三之比。
身向后扭,头向后转,目视后脚跟。左腿在前时,右手高举,手心向上;左手下垂,手心向下,双肘弯曲,呈推按状。右腿在前时,左、右手姿势反之,双肘姿势不变。
第7种、独立式
单腿独立,微弯曲,前腿抬起、足尖后勾,胸窝微收、头顶脚蹬。两手高举、腕拧指撑、肩松肘横,背竖腰直,臀夹腹吸。
其他要领与撑拔式相同。
第8种、无极桩
两手自然垂放于大腿两侧,其他与浑圆桩要领相同。
第8种、三体式(又称子午桩、三才桩、三体桩)
身斜45度,两膝弯曲约135度,后膊屈约120度,前膊屈约150度,后脚跟、前脚跟、前脚尖三点在一条直线上,鼻尖、前手中指尖、前脚尖二尖要对准。靛骨根与后脚跟在同一铅垂线上。手与足上下相对,肘与膝上下相对,肩与胯上下相对,此之谓“外三合”。顶头,竖项,松肩,坠肘,胸涵而背拔,虎口撑圆,目视前方。
第9种、马步桩(技击桩)
主要是为技击只用。重心尽量下移,逐渐蹲深,直至大腿与地面平行,强度较大。平行时即四平马步桩。这时腿上除有脚尖和膝盖的一对力外又出现了向下的力,这是身体的重力。为克服这个重力,重心放在涌泉,并同时保持头正颈直含胸收腹提肛立腰开胯沉肩收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