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诸葛亮总结一生经历(诸葛亮诫子书详细简历)

诫子书诸葛亮总结一生经历(诸葛亮诫子书详细简历)

首页维修大全综合更新时间:2024-08-05 20:59:22

诫子书诸葛亮总结一生经历

1

静以修身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走至人生尽头,最后的叮咛,语重心长,“静”重复出现了三次。

在诸葛亮看来,做人也好,做学问也罢,首先得保持一份宁静淡然的心境。

修行一生,筹谋一世,他最大的感悟或许可浓缩成一个字:静。

诸葛亮出生在山东琅琊一个名门望族,可他3岁丧母,8岁丧父,从此跟随叔叔生活。17岁那年,叔叔也去世了。

之后他搬到湖北一个叫隆中的小山村,他一边种地养活自己和姐弟,一边坚持读书,学习圣贤之道。

这一蛰伏,就是十年。

这十年,他以静以修身,博观厚积,砥砺深耕,年复一年,为日后终将到来机会做准备。

诸葛亮27岁那年,他等来了刘备三顾茅庐。

从此,诸葛亮将积蓄的能力全都用在匡扶大业上,缔造出火烧赤壁、草船借箭等一个又一个神话。

怀才的人,终会遇见良机。宁静的心,才能超越自己。

2

俭以养德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诸葛亮一生节俭,在《自表后主》一文中自述家产时写道:

“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也。”

享乐,是人之本能。

人在贫穷之时能保持节俭或许平常,而富贵之后还能继续坚守节俭,便是一种高尚。

这也是为何喜欢以成败论英雄的国人,会将诸葛亮捧向神坛的重要原因。

高尚的道德,才是人生事业最大的成功。

自古以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从大国到小家,生存发展,都离不开勤俭节约。

懂得珍惜,方得幸福。

3

学以广才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告诫后代,只有学习才能增强自己的才干。

幼年时期的诸葛亮从不像一般的学生那样死记硬背,而是观其大略,记其精粹。

他更是在夜深人静时如饥似渴的拜读诸子百家,到了晚年仍不忘读书学习。

如此才成就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诸葛孔明!

有一句话说:“活到老,学到老。”

一个人无论到了什么样的年纪,都要保持不断学习的能力。

荀子曰:“知而好学,然后能才。”

很多时候,学习就像是一场自我的修行。

在经年累月的学习中,我们终将与更好的自己不期而遇。

4

戒骄戒躁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诸葛亮告诫儿子,做人呢,要戒骄戒躁,切勿放纵任性、懒散怠慢。

过度放纵或过于懒散之人,难以振奋精神,更无须谈何以成功;

剑走偏锋、心气浮躁之人,容易迷失自我,将自己置于危险之中。

诸葛亮小时候生活在岘山脚下,这里青山绿水,风景怡人。

他却从不放纵自己,耽于玩乐,自觉开启闻鸡起舞、寒窗苦读的求学生涯。

他天资聪颖,但不因此偷懒骄躁,反而比别人更加勤奋好学。

每天叫醒他的,是公鸡的打鸣,也是心中的理想。

泰戈尔曾说:“伟人多谦虚,小人多骄傲。太阳穿一件朴素的光衣,白云却披了灿烂的裙子。”

不管什么时候,都要戒骄戒躁,坚定心中的理想,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5

惜时如金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告诫子孙不要蹉跎岁月,虚度年华,否则会老大徒伤悲,后悔莫及。

人生不过四季,四季虽能轮回,但生命不会重来。

只有春种一粒粟,才能秋收万颗子。

故事“喂鸡求学”的主人公就是少年诸葛亮。

古时无钟表,诸葛亮的先生司马徽就训练了一只公鸡,按时鸣叫,定点喂食,用于记时!

诸葛亮为了延长学习时间,在裤子上缝了个口袋装小米,每日晌午便悄悄在窗外撒一把。

如此一来公鸡忙于吃食,便无暇啼叫了。

渐渐的,授课时间虽延长,司马徽也发现了公鸡不报时的现象。

经过观察,他终于逮住了诸葛亮这个“罪魁祸首”。

而老先生不仅没生气,反而被小小少年珍惜时光、刻苦学习的精神感动,主动为他补课修习。

也许就是从“喂鸡求学”的那一刻开始,注定了诸葛亮这个名字会永留史册。

时间,拥有扭转命运的力量。

不论你如今是什么年纪,把握当下,珍惜时间,不虚度光阴,才能不枉此生。

武侯祠前,有这样一副对联:

勤王事大好儿孙,三世忠贞,

史笔犹褒陈庶子。

出师表惊人文字,千秋涕泪,

墨痕同溅岳将军。

诸葛亮培养出的不仅是一个文武兼备的诸葛瞻,也成就了诸葛家族满门英杰,世代忠烈。

一篇《诫子书》,仅86字,短小精悍,言简意赅,将养性修身的道理说到极致,值得我们所有人一生去学!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