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秋节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至今已历史悠久。中秋这一词最早记载于《周礼》。因我国古时的历法,农历8月15日,正好是一年的秋季,而且是八月中旬,故称为中秋。另外,在一年四季中,每季分为“孟、仲、季”三部分,故秋季的第二个月名为仲秋。直到唐朝的初年,中秋节才成了固定的节日。民间尚有“吴刚伐桂、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
2、总之,根据史籍的记载,古代的帝王,多有祭月活动,日期定于农历8月15日。因为此时正是三秋之半,故名为中秋节。汉辞网认为,这就是中秋节的由来。
3、中秋节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传说嫦娥原来是后羿的妻子,后羿射下9个太阳后西王母赐其不老仙药,但后羿舍不得吃下,就交于嫦娥保管。后羿门徒蓬蒙觊觎仙药,逼迫嫦娥交出仙药,嫦娥无奈情急之下吞下仙药,便向天上飞去。
当日正是八月十五,月亮又大又亮,因不舍后羿,嫦娥就停在了离地球最近的月亮,从此长居广寒宫。后羿回家后非常难过,于是每年八月十五便摆下宴席对着月亮与嫦娥团聚。
传说元代末年,江苏泰州的反元起义头领张士诚,在八月十五的傍晚做了一种圆饼,每个圆饼都放进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八月十五杀鞑子(即无恶不作的元兵),于是大家一条心,一起动手杀掉了无恶不作的鞑子,为纪念这一天,才有了八月十五吃月饼的习俗,有关吃月饼还有一句歇后语:八月十五杀鞑子,齐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