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主张性恶论
荀子作为儒家代表人物,与孟子性善论的观点不同,他主张性恶论,通过礼乐教化,改治恶性,兴起善心。《荀子·礼论篇》释义:礼的制定,上取法于天,下取法于地,中间取法于人。世道之心常存天地,事则毕也,和则至也。礼是天地之序,人如礼而行,即是与天地相合。这是古人体悟整个宇宙奥秘和生命历程的规律,而制定的一些行为训练的规范。
荀子认为,人的天性是动物性的,是自然属性的,是恶的,而后天的性是社会属性的,是事在人为的,是从善的,称为“伪”。他主张“化性而起伪”。怎么化呢?靠礼乐教化。“礼”改造“性”,“乐”改造“情”。荀子为儒家学说的礼乐制度提供了人性的哲学依据。